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吏目

增加 7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吏目8.jpg|350px|缩略图|右|<big>吏目</big>[https://img.kongfz.cn/20171201/3104113/FrgwbtTXey_b.jpg 原图链接][http://www.kongfz.cn/29588176/pic/ 来自 孔子拍卖网 的图片]]]
''' 吏目 ''' 为中国古代官职名,尊称押衙或押牙。元代于 [[ 儒学 ]] 等提举司及各州设吏目为僚属。明代于之 [[ 翰林院 ]] [[ 太常寺 ]] 、太医院、留守司、市舶司、盐课诸司、都指挥使司、卫指挥使司、土官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及各州衙门均有设置此首领官。
[[ 清朝 ]] 之位阶为从八品、从九品或不入流。其职能通常总务面杂役,为配置如 [[ 太医院 ]] 、兵马司的基层官员编制之一。设置于土司则称为土目。
吏目一职始设于 [[元朝| 元代 ]] ,但并非太医院专用,只有在太医院才指代医官。到了清朝,吏目才渐渐成了太医院的专有职务<ref>[https://www.sohu.com/a/239597798_100106034 太医院吏目是个什么官?] ,搜狐,2018-7-6</ref>。
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太医院吏目===
[[ 李时珍 ]] 的父亲李言闻也是一位医生,曾在明朝太医院任“吏目”一职,《 [[ 本草纲目 ]] 》十二卷“人参”条下对此有明确记载:“考月池翁,讳言闻,字子郁,衔大医吏目<ref>[http://zhongyiguji.21tcm.com/14/bencaogangmu/index.shtml?7314 《本草纲目》 [明·万历六年<nowiki>]</nowiki> 李时珍(公元1578年):考月池翁讳言闻,字子郁, 衔太医吏目。尝着《人参传》上、下卷甚详,不能备录,亦略节要语于下条云耳。],医源世界</ref>”。中华老字号 [[ 同仁堂 ]] 的创始人 [[ 乐显扬 ]] 也曾任清朝太医院的吏目。
古代,上至太医,下至走方医,总体上其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明清时期的 [[ 太医院 ]] 设置分为五级,最高为院使(五品),其次是院判(六品),再次是御医(八品),接下来才是吏目,最后是医士(不入流)。吏目的级别多为从九品,属于官职的末流。
太医院的御医、吏目、 [[ 院士 ]] 、医士都称为太医,都可以入宫给 [[ 皇帝 ]] 看病,但真正给皇帝看病的机会是很少的。吏目升职非常困难,只有通过理论及实践考试且上一级出现空缺时才能升到更高一级。
在清朝 [[ 康熙 ]] 九年(1670年),吏目品级曾有过一次提升,“许服六品冠带”,但在待遇上并没有提高,因为“原品给俸每年白银六十两”。这属于精神奖励的范畴。到了清末 [[ 宣统 ]] 年间,吏目的品级才略有提高,官职及待遇提高到了八品。但宣统年间不过三四年就到了 [[ 民国 ]] ,所谓的“太医院”寿终正寝,吏目一职自然也就消失了。
==视频==
247,1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