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对位法

增加 15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对位法 ''' 是在 [[ 音乐创作 ]] 中使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 [[ 旋律 ]] 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 [[ 技术 ]]
==含义==
对位法的英文名称Counterpoint来源于拉丁文punctus contra punctum,意为“ [[ 音符 ]] 对音符”。对位法并不是指单独的音符之间的 [[ 和弦 ]] ,而是指旋律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既可以是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旋律交织成和弦,也可以是以多组和弦交织表现出旋律。对位与 [[ 和声 ]] 的特点刚好相反,和声追求的是纵向的发展,除了一条主要的声部外,其他的声部在自己的进行中以特定的和声结构辅助这条主要的 [[ 声部 ]] ;对位追求的则是横向的发展,各个声部各不相同,但又要互相和谐不冲突。
==历史==
对位法是 [[ 音乐 ]] 史上最古老的 [[ 创作 ]] 技巧之一,也是 [[ 欧洲 ]] [[ 中世纪 ]] (公元800-1430)和 [[ 文艺复兴时期 ]] (1430-1600)最主要的 [[ 作曲 ]] 技巧。在“对位”的概念被人们提出之前,应用对位法原理的 [[ 音乐作品 ]] 早已存在。现存最早的相关记载,见于公元900年左右一位无名氏所做的论文,Musica enchiriadis。在这篇类似教材的论文中,作者介绍了将给出旋律以对位法编排的方法。这种被称为固定旋律(cantus firmus)的方法是,将既有旋律以 [[ 五度 ]][[ 音程 ]] 加以重复,再各将两条旋律以 [[ 八度 ]] 音程重复而得到四条旋律。当“对位法”这个名词开始流行的十四世纪,当时应用对位原理的作品少有以“音符对音符”形式写就的。当时标准的对位法作品,是一种华丽的多重唱(organum),即将多个音符以对位手法 [[ 组织 ]] 成一种进行缓慢的固定旋律。
对位法在 [[ 巴洛克时期 ]] 的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以 [[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 所作的《 [[ 赋格的艺术 ]] 》以及《 [[ 音乐的奉献 ]] 》最为闻名。
时至今日,对位法 [[ 原理 ]] 仍然是调性音乐的基础,也是 [[ 作曲 ]] 的必修课。
==类别==
严格的对位法有五种创作手法。赋格曲是用 [[ 模仿 ]] 方法创作的最高级形式。
应用对位法的最常见的固定形式的作品类型有 [[ 赋格 ]] [[ 卡农 ]]
===赋格===
赋格是 [[ 复音 ]] 音乐的一种固定的创作形式,而不是一种 [[ 曲式 ]] 。 赋格的主要特点是相互模仿的声部以不同的音高,在不同的 [[ 时间 ]] 相继进入,按照对位法组织在一起。
===卡农===
卡农(Canon)是一种音乐 [[ 谱曲 ]] 技法,和赋格一样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 [[ 技法 ]] 。卡农同时也指以此种技法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 ==参考文献==
40,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