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跨湖桥遗址

增加 7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跨湖桥遗址.jpg|350px|缩略图|右|<big>跨湖桥遗址</big>[http://image.wangchao.net.cn/baike/1262837077351.jpg 原图链接][http://tc.wangchao.net.cn/baike/detail_470777.html 来自 王朝网络 的图片]]]
''' 跨湖桥遗址 ''' 位于中国 [[ 浙江省 ]][[ 杭州市 ]] 萧山区城厢街道湘湖南岸,是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8000~7000年。2002年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
湘湖位于 [[ 萧山市 ]] 区西南,地处东北-西南走向的两座小山丘之间,呈长条状,早在《 [[ 水经注 ]] 》中就有记载,时称“西城湖”。湖中狭窄处建桥名曰“跨湖桥”,南为上湘湖,北为下湘湖。跨湖桥遗址位于桥南约700处,属上湘湖地界。遗址与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1990年对其首次发掘,2000~2001年第二次发掘,2002年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总计1000余平方米。2003年5月又在跨湖桥遗址东北约2千米处(湘湖东北岸)发现下孙遗址,两者的时代及文化内涵相同。跨湖桥遗址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约1~3米。据碳十四测定经树轮校正表明遗址的年代距今约8000~7000年。出土的文物有 [[ 陶器 ]] [[ 石器 ]] 、骨器、木器等。出土独木舟一艘,残长560厘米,宽约29~52厘米,松木制造,是中国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 [[ 独木舟 ]] 。出土木弓一件,残长121厘米,是中国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木弓。
==考古价值==
浙江传统的 [[ 考古学文化 ]] 分为 [[ 河姆渡文化 ]] 与马家浜—良渚文化两支,分处 [[ 钱塘江 ]] 南北的宁绍、杭嘉湖平原,两支文化的相互传播、相互融合以及认识上的相互说明构成了浙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基本线索,并对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史前文化研究发生着重要影响。地处古浦阳江流域的跨湖桥文化类型将成为一种“第三力量”。从跨连肩颈的 [[ 双耳罐 ]] 等因素看,竟似与湘赣地区有更多的联系,这就将本地区 [[ 新石器时代 ]] 文化的存在置于一个更为开放的系统中。跨湖桥文化的分布还不清晰,特别是遗址很快就被淹没,在时空上更显示出某种“孤独”性。作为本地区最早的史前遗址,跨湖桥文化以何种角度、何种方式影响与介入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进程,尚是一个谜。
==学术意义==
跨湖桥文化遗址要早于 [[ 河姆渡遗 址1000 址]]1000 年,是当时发现的浙江省境内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跨湖桥遗址的文化面貌非常独特,是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这一发现,把浙江的 [[ 文明 ]] 史提前到了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是浙江悠久 [[ 历史 ]] 和深厚 [[ 文化 ]] 积淀的重要证据,她也再次有力地证实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112,5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