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增加 30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圭的形制特点因时代不同、种类相异而存在较大的差别,新石器时代的“玉圭”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圭。这种长条形、平首带穿的玉器多见于[[龙山文化]],以素面为多,少数在下端饰有阴线弦纹,精美者刻有[[兽面纹]]。[[纹饰]]系用利石刻成,有明显的刻划痕迹。
真正的玉圭见于[[商朝|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5a0cfe0102yl16.html 极品珍玉~绝技重现神古辉映的玻璃光青白玉圭],新浪博客,2019-04-24</ref>
[[周朝|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 5至20厘米。战国时期出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山西省|山西]][[侯马市|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规则的石圭上。[[汉朝|汉代]]玉圭己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朝|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
==玉圭的用法==
周天子为便于统治,命令诸侯定期朝觐,以便禀承周王室的旨意。为表示他们身份等级的高低,周王子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侯位的不同等级;同时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称(如[[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也显示了周室安邦理国的信念。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不同权力的依据,如: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 <ref>[https://www.sohu.com/a/257683463_100201564 罗斯柴尔德解密北川王玉圭的历史价值与收藏价值] ,搜狐,2018-10-05</ref> ;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为珍圭;谷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琬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琰圭——持有者行使处罚的职能。
==视频==
110,9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