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爆炸

增加 14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大爆炸 ''' 又称大霹雳( [[ 英语 ]] :Big Bang),是描述 [[ 宇宙 ]] 的源起与 [[ 演化 ]] [[ 宇宙学 ]] 模型,这一模型得到了当今 [[ 科学 ]] 研究和观测最广泛且最精确的支持。 [[ 宇宙学家 ]] 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根据2015年 [[ 普朗克卫星所 ]] 得到的最佳观测结果,宇宙大爆炸距今137.99 ± 0.21亿年,并经过不断的 [[ 膨胀 ]] 到达今天的状态。
==历史==
大爆炸这一模型的框架基于 [[ 爱因斯坦 ]] [[ 广义相对论 ]] ,又在场方程的求解上作出了一定的简化(例如宇宙学原理假设空间的均匀性和各向同性)。1922年, [[ 苏联 ]][[ 物理学家 ]] 亚历山大·弗里德曼用广义相对论描述了流体,从而给出了这一模型的场方程。
1929年, [[ 美国 ]] 物理学家 [[ 埃德温·哈勃 ]] 通过观测发现,从 [[ 地球 ]] 到达遥远 [[ 星系 ]] 的距离正比于这些星系的红移,从而推导出宇宙膨胀的观点。
1927年时 [[ 勒梅特 ]] 通过求解弗里德曼方程已经在理论上提出了同样的观点,这个解后来被称作弗里德曼-勒梅特-罗伯逊-沃尔克度规。哈勃的观测表明,所有遥远的星系和 [[ 星系团 ]] 在视线速度上都在远离我们这一观察点,并且距离越远退行视速度越大。如果当前星系和星团间彼此的距离在不断增大,则说明它们在过去曾经距离很近。
从这一观点物理学家进一步推测:在过去宇宙曾经处于一个密度极高且温度极高的状态,大型 [[ 粒子加速器 ]] 在类似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结果则有力地支持了这一理论。然而,由于当前技术原因,粒子加速器所能达到的高能范围还十分有限,因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能够直接或间接描述膨胀初始的极短 [[ 时间 ]] 内的宇宙状态。
从而, [[ 大爆炸理论 ]] 还无法对宇宙的初始状态作出任何描述和解释,事实上它所能描述并解释的是宇宙在初始状态之后的演化图景。当前所观测到的宇宙中 [[ ]] 元素的丰度,和理论所预言的宇宙早期快速膨胀并冷却过程中,最初的几分钟内通过 [[ 核反应 ]] 所形成的这些元素的理论 [[ 丰度 ]] 值非常接近,定性并定量描述宇宙早期形成的氢元素丰度的理论被称作太初核合成。
大爆炸一词首先是由 [[ 英国 ]] 天文学家 [[ 弗雷德·霍伊尔 ]] 所采用的。霍伊尔是与大爆炸对立的 [[ 宇宙学模型 ]] ——稳态学说的倡导者,他在1949年3月BBC的一次广播节目中将勒梅特等人的理论称作“这个大爆炸的观点”。
霍伊尔本人声称这只是为了着重说明这两个模型的显著不同之处。霍伊尔后来为 [[ 恒星核合成 ]] 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恒星内部通过核反应利用氢元素制造出某些重元素的途径。1964年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支持大爆炸确实发生的重要证据,特别是当测得其频谱从而绘制出它的 [[ 黑体辐射 ]][[ 曲线 ]] 之后,大多数科学家都开始相信大爆炸理论了。 ==参考文献==
27,2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