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志丹

增加 25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志丹县,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位于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东部和安塞区相接,西北部与吴起县、靖边县相连,东南部和甘泉、富县毗邻,西南部与甘肃省合水县、华池县交界。介于东经108°11′56″—109°3′48″,北纬36°21′23″—37°11′47″之间,总面积3781平方千米。
'''志丹县''',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位于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东部和安塞区相接,西北部与[[吴起县]]、靖边县相连,东南部和甘泉、[[富县]]毗邻,西南部与甘肃省[[合水县]]、华池县交界。介于东经108°11′56″—109°3′48″,北纬36°21′23″—37°11′47″之间,总面积3781平方千米。  志丹县原名保安县,[[ 民国]] 二十五年(1936年)6月,为纪念“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而更名为志丹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奠都志丹,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战斗生活了6个多月,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都” <ref>[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40408/newgx5343c306-10049591.shtml 陕西志丹:中国革命的“红都” (图)],广西新闻网,2014-4-8</ref> 。现存[[ 龙山文化]] 、秦直道等遗迹760余处,保安革命旧址、刘志丹烈士陵园、红大旧址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九吾山道教泥人真身坐化像被誉为“陕西无双、全国罕见”。这里还是由丁玲发起经中央批准“中国文艺协会”的成立地。
==地名由来==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3月,[[ 刘志丹]] 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由罗峪口附近东渡[[ 黄河]] ,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在攻打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时牺牲,年仅33岁。4月24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追悼大会,沉痛哀悼刘志丹将军。同年6月,[[ 中共中央]] 决定将保安县改为志丹县。
==著名人物==
刘志丹(1903 ~1936 —1936 年),男,[[ 汉族]] 。中国[[ 无产阶级]] 革命家、[[ 军事家]] ,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ref>[https://www.sohu.com/a/369905746_100295163 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人之一,刘志丹如何壮烈牺牲?],搜狐,2020-02-01</ref> 。名景桂,字志丹,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刘志丹从青年时期起就投身于革命。
民国十四年(1925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 ,同年秋天,奉党的命令,入[[ 黄埔军校]] 。大革命时代,刘志丹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处长等职,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于湖北、陕西等省,从事组织起义工作。1928年,与唐澍等人组织领导了渭华起义。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及参谋长,后来,反帝同盟军改为[[ 中国工农红军]] 陕甘游击支队,刘志丹历任副总指挥、总指挥等职。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成立红二十六军,刘志丹仍负领导责任。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秋,红二十六军与红二十五军会师,成立第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这年秋天,刘志丹受到机会主义分子诬陷,被关押起来。毛主席、党中央到达陕北,刘志丹才得到释放,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红二十八军军长等职。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月,刘志丹率部队东征,在山西[[ 中阳县]] 三交镇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33岁。
==视频==
58,9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