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灯笼

增加 2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ref>[https://www.sohu.com/a/163718639_820391 【好奇】科技馆“中国古代发明体验之旅之走马灯” ],搜狐,2017-08-10 </ref>
==灯笼由来==
灯笼,乃是古时灯具的一种,早在西元八世纪的[[唐朝]]就有记载使用灯笼的起由。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西汉纸发明,东汉[[蔡伦]]改进纸之后。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 <ref>[http://www.docin.com/p-1815153993.html 元宵节观灯习俗由来],豆丁网</ref> ,但也有相传[[唐明皇]]于元宵节在上阳宫大陈灯影,是为了庆祝国泰民安,才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着“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的风气至今仍还广为流行。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还有一种说法:清代[[雍正]]年间河北省有一个老汉,此人心灵手巧,酷爱民间工艺,有一套做灯笼的手艺,每到年节,他都要做几对鲜艳夺目的灯笼挂在自家的门前,为新春佳节增添了祥和、喜庆的气氛,每年都吸引众街坊邻居围观欣赏。有一年老汉做了几对灯笼到[[藁城区|藁城]]集上来卖,恰巧被游集散心的县太爷看见了,便把所有灯笼都买下,挂在府邸整日观赏。灯笼做工别致,富丽堂皇,县太爷视为珍品,爱不释手。这年又到向皇上进贡日期,县太爷正苦思冥想送什么物品来取悦皇上,有人指点他送几对灯笼试试。县太爷虽有点舍不得,但为讨好皇上只得忍痛割爱。果然,皇上一眼看中,龙颜大悦,重赏藁城知县,并把灯笼定为贡品。后来皇宫内外到处挂上了这大红的[[屯头灯笼]]。河北灯笼被定为贡品取名贡灯,成为皇宫专用品,后来人们把“贡”字换作“宫”字,就成了“宫灯”。
==参考文献==
[[Category:970 技藝總論]]
58,7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