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红陶

增加 29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各种水器、甑、灶等日用陶器以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现红色,红陶器上常彩绘有几何型图案或动物型花纹,是仰韶文化最明显特征 <ref>[https://www.sohu.com/a/380609691_698208 文物鉴赏|仰韶文化漩涡纹彩陶罐 ],搜狐,2020-03-16</ref> ,故也称为彩陶文化。
==马家窑文化==
==制作方法==
最初,出现的是泥条盘筑法。把和好的泥搓成很长的泥条,经过层层盘叠后,将器里用泥抹平,制成陶器,放在露天堆烧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924/14/36770503_593273022.shtml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制作和烧成方法],360个人图书馆,2016-9-24</ref> ,这是最早的烧陶方法,我们称它为露天堆烧法。在低温氧化中烧成的陶器,因受热不均,表面颜色不一,胎体呈现红褐色、灰褐色和黑褐色,从胎壁断面又可看出没烧透的夹心。 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制陶技术的提高,先民们发明了较先进的慢轮修整法和快轮修整法。陶土的淘洗程度和陶土的本身质量,对烧制的陶器有着很大的影响。原材料的差别因素和烧制过程的因素,能使陶器在炉内产生各自的色调,如红陶、[[黑陶]]、[[白陶]]、[[灰陶]]等等。据有关文献记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烧成温度一般在900℃---1000℃之间,黄河流域烧成温度在900℃---1050℃之间,长江中下游一般为800℃---950℃之间。陶器在窑里,由于[[空气]]进入窑室,氧化程度强,大多数产品形成了红陶;采用窑顶渗水法,窑内陶器经还原,由红陶又变为灰陶;黑陶的烧制应归功于烟熏渗炭的功效;白陶是由[[白色]]的陶土或含铁低的陶土烧制而成的。
==参考文献==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719,6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