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系统

增加 28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的===
这些要素可能是一些个体、元件、零件,也可能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或称之为子系统)。如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81926756 存储器是什么],知乎</ref> 、输入/输出设备组成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而硬件系统又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系统有一定的结构===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它又可分为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等分支系统 <ref>[https://www.sohu.com/a/256585897_726570 一文读懂!地球系统科学(地球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概述 ,信息量很大!],搜狐,2018-09-27</ref> 。过去人们只局限于对各圈层系统内部的结构与作用过程的研究,例如气象学、海洋学和地质学等,其中更看重陆地研究。当前最大的进展就在于把地球各圈层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从宏观的视角来认识整个地球,这样才能对全球变化获得深刻的理解。
地球系统科学中时间尺度是一个关键指标。对地球上的[[生物]]存在威胁的诸如[[气候]]变化、大气成份变化,[[土地]]覆盖变化等,10年到100年的时间尺度尤为重要。由于方法的限制,传统的地质、海洋、地理科学只能基于长时间尺度或定时预测。虽然,水文、气象基于物理客观规律,但是,也只能实现以天、旬为时间尺度的预测。上述两类时间尺度的研究均未能建立走时间尺度为50年的理论体系;而生物过程的时间尺度既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其时间尺度必须基于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最早由美国国家航空与宇航管理局(NASA)1983年提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地球科学发展迅猛,科学家明确提出物理过程与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观点,进而形成了“地球系统”思想。90年代,这一观点成为地学界共识,美、英、日等国纷纷制定相关计划,这一学科得以确立并蓬勃发展起来。1992年美国22所大学将地球系统科学教育纳入课程之内;与此同时,联合国《21世纪议程》将地球科学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基础之一。
==参考文献==
[[Category:160 形上學總論]]
717,12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