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一字之师

增加 82 位元組, 4 年前
【典故】
===其一===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郑谷.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出自《唐诗纪事》<ref>[http://www.hydcd.com/cy/gushi/0728yz.htm 一字之师的故事]</ref>
===其二===
*1952年元旦,原东北大学历史系教师罗元贞看到毛泽东的《长征》诗中,出现了两个“浪”字--“五岭逶迤腾细浪”,“金沙水浪云崖暖”,认为这是历来诗家所忌讳的.于是,他便借向毛泽东写贺年信的机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建议将“金沙水浪”改为“金沙水拍”.毛泽东对此意见欣然接受,并回信表示感谢,还称罗元贞是他的“一字之师”。
*《宋·陈辅之·诗话》:“萧楚才知溧阳县时,张乖崖作牧.一日召食,见公几案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恨’字作‘幸’字.公出视稿曰:‘谁改吾诗?’左右以实对.萧曰:‘与公全身.公功高位重,奸人侧目之秋;且天下一统,公独恨太平,何也?’公曰:‘萧弟‘一字师’也。
*萧楚才为溧阳县令时,张乖崖为太守.一日召萧共食,萧见案上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张“恨”为“幸”,张出视稿而问曰:“谁改吾诗?”左右据实以对.萧曰:“保公全身,今位高权重,奸人监察之际;且天下统一,公独恨太平,何也?”张答曰:“萧弟真‘一字师’也.”按“恨太平”即於天下太平不满,“幸太平”乃以天下太平而感庆幸,一字之改而诗意迥异.在屡兴文字狱之封建时代,萧楚才之改,不仅点铁成金,亦可谓起死回生,即以一字救张乖崖一命也!
*“一字之师”。称呼在诗文中能改正或更动一字,而使其更完美之人。<ref>[https://www.zybang.com/ question/1750c4d7c4f146b35fb515585a818e46.html谁知道有关一字之师的故事. 作业帮]</ref>
==视频==<br>
8,0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