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53甲型炮艇

增加 13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53甲型炮艇 ''' (北约称黄埔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50年代装备的 [[ 中国 ]][[ 设计 ]] 制造的第一代炮艇。
==建造背景==
[[ 海军 ]] 在1950年有感于原来自二战日军接收的25吨级江河炮艇已不能适应新的战场需求,所以想以旧机器来翻造新的40吨级炮艇,主机是改用国府撤走后留在 [[ 江南造船厂 ]] 的一批美援GM6-71型 [[ 柴油机 ]] 。1951年三月, [[ 华东军区 ]] 交由江南造船厂以库存物资试制一艘42吨三桨推进的小炮艇,但可能由于 [[ 时间 ]] 仓促经验不足,竟然一下 [[ ]] 就翻覆沉没.接着1952年初, [[ 青岛造船厂 ]] 亦试制了一艘43吨级的炮艇. 1952年9月 [[ 海军舰船 ]] 修造部成立。1952年,海军舰船修造部在分析总结了历次海战中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新的炮艇应满足 [[ 发动机 ]][[ 功率 ]] 要大,艇体要轻,攻击和退出快捷; [[ 火炮 ]] 要中、小口径速射炮,弹药基数多,这样在近战中对中、大型舰艇上层 [[ 建筑 ]] 有杀伤力,又不使艇重增加过多;船体 [[ 水动力 ]] 性能好,能适应一定海情并能在南海盐湿、复杂气象条件下航行作战。
[[ 设计师 ]] 徐振骐重新设计了50吨级的巡逻炮艇交由江南造船厂试造获得成功,1952年开始量产,此即为"53甲"型护卫艇又称"黄埔"级或"50吨级新炮艇"; 由于当时南方急需这批炮艇保卫 [[ 珠江口 ]] [[ 琼州海峡 ]] 等地,所以江南造船厂将 [[ 设计图 ]] 稍做修改以适应南方 [[ 气候]],并在上海厂分段制造后以 [[ 火车 ]] 运往 [[ 广州 ]] 组装. 到了1955年共建造了82艘. 由于这批库存的GM引擎以较过时,挖掘潜力后最大功率也仅达230马力,53甲型炮艇航速只有11.5节。
1953年六月,八艘"53甲"型炮艇组成第一及第二艇队参加浙海大小鹿山等四岛的争夺战,是为本级艇首次登上战场. 本级艇配属各地区(如 [[温州市| 温州, ]]、[[ 厦门 ]] 等)巡逻大队,下辖二至三中队,每中队辖四艘炮艇。 ==参考文献==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