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國父紀念館

增加 11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國父紀念館1.jpg |thumb |400px|有框|右|國父紀念館[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scenery156.html 照片來自]]]
''' [[ 國父紀念館]]''' 位於 [[ 台北市 ]][[ 信義區 ]] 仁愛路、忠孝東路四段和光復南路、逸仙路之間,鄰近台北101、 [[ 信義商圈 ]] 和威秀影城,在日據時期是公園預定用地,計畫興建台北大型都會公園,196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紀念  [[ 國父孫中山 ]] 先生開始籌建國父紀念館,翌年舉辦奠基典禮並以 [[ 王大閎 ]] 建築師的設計作品,再加強中國傳統建築的特色,於西元1972年落成啟用,國父紀念館占地廣闊,綠意、湖水和建築優美的景色成為台北地標。<br>
國立國父紀念館原隸屬 [[ 臺北市政府 ]] ,1986年7月改隸 [[ 教育部 ]] ,並合併陽明山中山樓 ]] ,機關名稱從「國父紀念館管理處」易為「國立國父紀念館」,民國101年5月20日起由教育部改隸文化部。開館之初主要作為陳列國父革命史蹟之用,並有部分展演活動;現在則是國內具備最多功能的社教文化中心。擁有國際知名的國家演藝廳;數千坪典雅美觀的展覽場所;設備新穎的多媒體影院、視聽中心、演講廳 、中山講堂;藏書30餘萬冊的專業圖書館,及通性怡情的翠湖展演區和中山公園。<ref>[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01090&id=2889 國立國父紀念館-台北觀光景點]</ref>
===誕生===
民國52年8月14日 [[ 蔣中正 ]] 總統主持 [[ 中國國民黨 ]] 第8屆中常會第463次會議,鑑於54年11月12日為國父百年誕辰紀念,除應舉行隆重慶典儀式外,尤須著重擘建一個能夠深入人心、流傳永久之設施,方足以表揚國父偉大人格、革命行誼與思想學,始能感奮當代,啟發來茲。爰決定成立「紀念 國父百年誕辰籌備小組」,主持籌劃工作。嗣經「籌備小組」商定紀念事項5項,其首項為「建築紀念館,須兼備文化教育活動用途,並整理有關資料,留作永久史蹟」,提報民國52年9月21日中國國民黨第8屆中常會第472次會議通過。<br>
本館於民國57年3月12日正式開工,民國61年5月16日主要工程完成,舉行落成典禮,由「國父紀念館興建委員會」主任委員 [[ 王雲五 ]] 先生向政府呈現,並由當時副總統兼行政院院長嚴家淦先生代表接受。<ref>[https://www.yatsen.gov.tw/content_65.html 國父紀念館誕生]</ref> 
===沿革===
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之偉大人格及革命行誼並發揚其思想學說,政府於民國53年開始籌建國父紀念館。除供海內外人士瞻仰國父之用外;並兼具文化藝術教育、生活休閒及學術研究之功能。民國54年蔣中正總統親自主持奠基典禮;翌年經公開徵圖,由名建築師王大閎所設計之圖樣獲得入選,後又遵照 蔣總統之指示在外型上加強中國建築的特色而修正設計。民國61年5月16日主要工程完竣,舉行落成典禮。巍峨莊嚴的建築本體,座落在綠草如茵,花木扶疏的中山公園,成為台北東區一顆璀璨的明星;也為國內的文化藝術帶來嶄新的面貌。本館原隸屬臺北市政府,民國75年7月改隸教育部,並合併 [[ 陽明山中山樓 ]] ,機關名稱從「國父紀念館管理處」易為「國立國父紀念館」,民國101年5月20日起由教育部改隸文化部。<br>
【翠湖】<br>
位於中山公園 ]] 西南側,湖面積約有8000平方公尺,其湖上之設施有香山橋與翠亨亭;翠亨亭由台北市山而 [[ 獅子會 ]] 獻建,民國七十年三月十二日落成,連接翠亨亭南北各有一座曲橋相通,兩座曲橋原名山而橋,後為配合紀念 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出生地,改名為香山橋。湖畔花木扶疏,綠意盎然,垂柳迎風搖曳。為凸顯季節變化,湖內種植有二個大型之荷花槽,與三座生態浮島,浮島內種植多種水生植物如 [[ 燈心草 ]] [[ 紫芋 ]] [[ 圓葉節節菜 ]] [[ 海洋之星 ]] [[ 鳶尾 ]] 等,以增添翠湖夏季湖面花朵盛開時之景觀。 另為增添翠湖夜景,於93年3月完成翠亨亭屋頂及香山橋扶手兩側欄杆光纖燈飾之裝置,與湖四周高樹主幹上投射聚光燈之裝設,夜晚在湖面形成倒影相映之燈火與燦爛之線條,更可聽見蟲鳴蛙叫之鄉野田園樂趣,均使得翠湖區域入夜後,增添多處夢幻般之彩色區塊,塑造出層次分明璀璨迷人之夜景。<br>
【卵石步道】<br>
此區位於中山公園北側綠地,步道全長120公尺,寬1.2公尺,使用花蓮 ]] 特產墨綠色小卵石所舖設,健康卵石步道入口並設立兩座鑲嵌大理石板,詳細解說人體之雙足穴位與進行腳底按摩之保健功效。另於104年12月於公園北側欄杆至卵石步道間的綠地種植桂花,以美化周邊景觀。<br>
【花壇區】<br>
中山公園主要花壇區位於本館正前方升旗台四周,另於公園綠地醒目之地區亦設置多處花壇,以增加遊客遊園時之視覺享受。花壇形狀多採幾何圖形,依季節輪替更換不同種類草花。每當繁花盛開時,時可見 [[ 蝴蝶 ]] 翩翩起舞與採蜜之蜜蜂穿梭花叢間,總是吸引遊客前往觀賞拍照。<br>
【懷舊鐵道(八重櫻步道)】<br>
臺鐵「三張犁支線」,係由華山與松山兩站間的「臺北機廠線」在昔延吉超市前向南側分歧,起點設有三張犁運轉室,位置約在延吉街平交道旁,經過現存之帶狀停車場,並通過國立國父紀念館南側及現在的臺北市議會大門前,進入今日 [[ 臺北市政府 ]] 的原聯勤營區,總長約2公里多。 本支線於1930年代末期修築完成,用以聯結1939年啟用之日本陸軍松山倉庫與縱貫鐵路。該倉庫於戰後由我軍方接收,為聯勤 44兵工廠,其後兵工廠遷至三峽,全線於1986年 7月 21日廢止。 早年這段鐵路沿途在忠孝東路四段、光復南路、逸仙路及基隆路設有平交道。每當列車行經平交道前,會由隨車調車員下車打開警報器,有時候還指揮交通,讓列車順利通過。 現存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公園園區內翠湖南側東西向之柏油道路為原鐵道遺址,過去,只要站在紀念館臺階上,就能觀賞到列車緩緩駛過的形影,留給老一輩市民深刻印象,爰設立解說牌,以傳承歷史記憶。<br>
【中山公園景觀雕塑展覽】<br>
本館中山公園有著名藝術家 [[ 曹崇恩 ]] 教授所塑之國父幼年銅像「根」;另有擅於表達大地、親情、鄉土、母愛等情懷的王秀杞石雕作品展示。<ref>[https://www.yatsen.gov.tw/content_75.html 國父紀念館園區介紹]</ref>
===建築特色===
國父紀念館本體建築以 [[ 中國 ]] 唐朝宮殿式為風格,高約30.4公尺、每邊長約100公尺,由14支灰色大柱環繞四周,黃色屋頂採頂起翹角像大鵬展翼的形狀,佔地面積約為35000坪,入口大廳的國父銅像由 [[ 陳一帆 ]] 大師的作品,高約5.8公尺、加上底座約8.9公尺、重約16.7噸,銅像前每個小時的三軍儀隊交接更是國父紀念館的招牌景觀。<br>
===綠地景觀===
國父紀念館外的『中山公園』佔地約為11公尺,綠意盎然、垂柳迎風搖曳的『翠湖』是欣賞 [[ 台北101 ]] 的最佳場所之一,睡蓮盛開的景象令人著迷;全長120公尺、寬1.2公尺採用花蓮特產墨綠色小卵石所舖設的『健康步道』和『廣場噴泉』都是國父紀念館內青翠的景色,周圍還有 [[ 樟樹 ]] [[ 鳳凰木 ]] [[ 白千層 ]] 等樹木,讓整座國父紀念館成為台北都會區中的綠地。 <ref>[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scenery156.html 國父紀念館-TRAVEL KING旅遊導覽]</ref>
8,2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