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龍藏經

增加 8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龍藏經''',為[[藏文大藏經]]之[[甘珠爾]]部,屬[[藏傳佛教]]法典,內容計有秘密、般若、寶積、華嚴、諸經、戒律等六大部,共收1,057種經典,總集[[釋迦牟尼]]之教法、律典之藏譯本。由於本法典係為清[[孝莊皇太后]]決策、聖祖[[康熙帝]]支持下修造,完竣後在總集宮廷收藏的藝術譜錄《[[秘殿珠林]]初編》中稱為《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簡稱為《龍藏經》,為清朝第一部泥金寫本藏文甘珠爾經,亦是唯一以 [[ ]] 為名之大藏經佛典。《龍藏經》製作極為精美,現全套典藏於[[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而乾隆皇帝事事效法其祖,乾隆年間也由內府製作了藏文泥金寫本的《 [[ 大藏經 ]] 》,其中十二函藏於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則另外96函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康熙《 [[ 甘珠尔 ]] 》”又称“北京《甘珠尔》”,于藏历十一饶迥年奉清朝康熙皇帝(又称“德吉王”)敕令而刻印,故此木刻《甘珠尔》称为“康熙版《甘珠尔》”,因此版本印造于北京,故又称为“北京《甘珠尔》”。北京版《甘珠尔》之扉页中《请序疏》中有“诸大臣请求皇上为此《甘珠尔》赐序,于是于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十六日那天赐文”等内容。又《钦定造〈甘珠尔〉之官职》一文中写有造《甘珠尔》者之职位及藏文名册等,其末尾写道“于康熙三十九年四月吉日造完”等。由此看来,《甘珠尔》最初刊刻之时应从赐序的时间算起,即于康熙二十二年(第十一饶迥阴水猪年,1683年)开始,完成于康熙三十九年(阳铁龙年,1700年)四月末。如此推断,不知可否。关于此《甘珠尔》之母本,有说是将万历之《甘珠尔》本重刻印造的,但北京版《甘珠尔》著跋及目录中无此说明,而可为佐证之材料亦未见。學者认为,其母本可能是永乐版,因将此与永乐版作此较,可见其经函数、页码、字行、字行之前后字词,及错字、不同、缺衍等有95%以上均相同。
== 歷史緣起 ==
大藏經。又作一切經、一代藏經、大藏、藏經、三藏聖教。指包含三藏等之諸藏聖典。亦即以經、律、論三藏為中心之佛教典籍之總集。
「龍」在以前帝制的時代,是皇帝的代稱,凡皇帝御用的或所作的,都可以加一個龍字,而且只能是皇帝專用。因此,凡是皇帝降旨派人編輯、抄寫、刻印的《大藏經》,都可以叫作《龍藏經》。《大藏經》依其寫刻字體的不同,可分為 [[ 漢文 ]] [[ 滿文 ]] [[ 蒙文 ]] [[ 巴利語 ]] 等各種不同語文的大藏經。此部《[[龍藏經]]》即是藏文《大藏經》。
藏文《大藏經》在藏傳佛教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它是佛、法、僧三寶之一的「 [[ 法寶 ]] 」,代表佛的法身舍利,為信徒頂禮、供養的對象,以及日常修行的依據,它可再分為〈甘珠爾〉和〈丹珠爾〉兩大部,這兩個名詞都是藏文的音譯,「甘」是佛陀所親說的法語,「丹」是他人註解的釋文,「珠爾」是翻譯。〈甘珠爾〉是指釋迦牟尼佛所親說的佛典之藏文譯本,其內容相當於漢文《大藏經》的「經」和「律」。〈丹珠爾〉是指後代論師佛弟子所作。是故在藏文《大藏經》中,又以〈 [[ 甘珠爾 ]] 〉為尊為主。
'''《龍藏經》歷史緣起'''
清康熙朝《[[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是世界上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宮廷手抄本《大藏經》。康熙皇帝是開創康雍乾盛世的英主,八歲即位,平定三藩之亂,完成全國統一,奠定清朝三百年的的盛世基業,文治武功超邁前代,史稱「康熙大帝」。康熙皇帝能有如是成就,多賴其祖母孝莊太皇太后輔導教養之功。
孝莊太皇太后生長在十七世紀初 [[ 蒙古 ]] ,是佛教發展異常迅速的年代,她自幼耳濡目染,受到薰陶,成為虔誠佛教徒。嫁與清太祖 [[ 努爾哈赤 ]] 第八子 [[ 皇太極 ]] ,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國」。她先後撫輔助夫君皇太極、皇兒清世祖 [[ 順治皇帝 ]] 、及皇孫 [[ 清聖祖 ]] 康熙帝。開創大清帝業,締造母儀天下的美名。
某日清孝莊皇后於宮廷庫房中發現一部於明代抄寫之甘珠爾(*甘珠爾即釋迦牟尼佛語錄),見其因年久而破損不堪,覺得很可惜,然出於自身對佛教的虔誠信仰,以懿旨命康熙帝遣人重新繕抄。抄製工程直至康熙八年(1669年)完竣,並由康熙皇帝賜其名為《龍藏經》。
'''三 籠絡蒙藏的目的:'''
[[ 滿族 ]] 以少數民族統治人口多它兩百倍的 [[ 漢人 ]] ,它急需聯合與它同樣是少數民族的 [[ 蒙族 ]] [[ 藏族 ]] ,而蒙藏兩族是藏傳佛教的虔誠信徒,尊崇藏傳佛教就能籠絡蒙藏兩族的人心,因此在剛入關不久,全國尚未統一頻繁用兵之際,從拮据的財政中,提撥數萬兩黃金來製作此部《龍藏經》,在政治上是有其特殊的需要。
大清國第一部《 [[ 泥金寫本藏文甘珠爾經 ]] 》,也是大清國唯一稱為《龍藏經》的佛典。是太皇太后倡導和決策,並在康熙皇帝大力支援下,由 [[ 厄木齊 ]] 等率領喇嘛、班第等於康熙六年九月十七日開始在南府動工,至康熙八年三月二十四日抄寫完竣,並於康熙八年十二月初三日經過為期五天開光活動後安供於 [[ 慈寧宮 ]] 花園中。從動念寫經至安放至慈寧宮花園,太皇太后傾注了大量心血,除了得到康熙皇帝捐助外,也得到了來自蒙古科爾沁、巴林、蘇尼特等地公主與額駙們的物力和財力支援,它也是清朝由皇帝參與,發起,抄寫及刻印的藏文、蒙古文、漢文、滿文《大藏經》的開篇之作。
== 製作沿革 ==
3,2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