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彭家煌

增加 16 位元組, 4 年前
个人生平
==个人生平==
彭家煌,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898年4月1日出生在湖南湘阴县清溪乡庙背里(今属于汨罗市李家塅镇)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兄弟七人,排行第六。母亲杨氏,是 [[ 杨昌济 ]] 先生的姐姐,杨开慧的嫡亲姑妈;二嫂又是杨开慧堂妹。
1919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经三舅杨昌济介绍,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补习学校任职,并拟参加赴法勤工俭学。不久因杨昌济病逝,彭家煌失去出国学习机会。曾在 [[ 北京大学 ]] 旁听。1924年进入上海中华书局工作。1925年初与孙珊馨结婚后,随妻转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先后助编《教育杂志》《儿童世界》等。其时曾发表过大量童话和儿童故事(总数40篇以上),滑稽多趣,却未结集出版。1926年2月《晨报副镌》刊发小说《Dismeryer先生》后,开始受人注意。
彭家煌的小说充满真诚和温馨,富有喜剧色彩,含蓄蕴藉,诙谐隽妙。他同时显露出两副笔墨:既能写具有浓重湖南乡土气息的农村生活,也能用细腻而带有嘲讽的笔法写市民和知识分子。他写市民和知识分子的一些小说(如《莫校长》《贼》《茶杯里的风波》),其成就不亚于[[叶绍钧]]和[[张天翼]];蕴含着比较厚实的社会容量,又不乏微妙多样的人生经验与生活情趣。他的乡土小说,比二十年代一般乡土作家更为活泼风趣,也更加深刻圆熟。人物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洞庭湖边潮润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口语的运用,尤为成功。《活鬼》《怂恿》《美的戏剧》《陈四爹的牛》,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怂恿》比较圆熟,是一种讽刺性的小说,喜剧人物的线条准确,动作紧张,场面调度有方,运用活泼的方言土语,以加强地方色彩,同时加强对话的可笑性。茅盾称这篇《怂恿》为“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彭的小说叙述冷静、机智,具农民式的风趣,有强烈的地方性,其中将本是悲剧性的故事渗入喜剧色彩,尤为杰出。彭家煌将乡村讽刺体小说这样早地提到较高的水平,为沙汀等积累了很有价值的艺术经验。严家炎说:“比20年代一般乡土作家的更为活泼有趣,也更加深刻成熟。”
彭家煌约于1931年初由 [[ 潘汉年 ]] 介绍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加入“左联”后的代表作是小说集《喜讯》。1931年7月被 [[ 国民党 ]] 当局逮捕,投入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狱,在狱中受到严酷的刑讯。两个半月后经营救出狱。从此疾病缠身。1933年9月4日因胃穿孔,殁于上海红十字会医院。年仅35岁。<ref>[http://www.archives.sh.cn/shjy/scbq/201203/t20120313_5704.html 中国现代著名进步作家彭家煌] </ref>
妻子[[孙珊馨]],有二子。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