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君特·格拉斯

增加 4,04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君特·格拉斯'''
== 标题文字 ==
(1927.10.16--2015.04.13),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铁皮鼓》、《猫与鼠》等。
代表作品
《铁皮鼓》、《猫与鼠》、《剥洋葱》
=人物经历=
 
1927年10月16日,格拉斯出生在但泽(现今波兰的格但斯克)一个小贩之家,父亲是德意志人,母亲是属于西斯拉夫的卡舒布人。爱好戏剧和读书的母亲使格拉斯从小就受到较多的文学艺术熏陶。格拉斯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正值纳粹统治时期。他参加过希特勒少年团和青年团,未及中学毕业又被卷进战争,充当了法西斯的炮灰。1945年4月,十七岁的格拉斯在前线受伤,不久就在战地医院成了盟军的俘虏。1946年5月,他离开战俘营,先后当过农民、矿工和石匠学徒,1948年初进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版画和雕刻,后又转入柏林造型艺术学院继续深造,1954年与瑞士舞蹈演员安娜·施瓦茨结婚。
 
格拉斯最初是以诗歌登上文坛的。1955年,他的《睡梦中的百合》在南德广播电台举办的诗歌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格拉斯1956年的诗集《风信鸡的长处》和1960年的《三角轨道》既有现实主义的成分,又受到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联想丰富,激情洋溢,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格拉斯几乎在写诗的同时也开始创作剧本。早期的剧作如1954年的《还有十分钟到达布法罗》、1957年的《洪水》、1958年的《叔叔,叔叔》和1961年的《恶厨师》,明显受到法国荒诞派戏剧的影响。后来还有两个剧本,是1966年的《平民试验起义》和1969年的《在此之前》,试图将戏剧情节变为辩证的讨论,力求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格拉斯自称这两出戏是布莱希特"从史诗戏剧发展到辩证戏剧"方法的延续。然而,《平民试验起义》却歪曲了布莱希特在东柏林工人暴乱期间的形象,因而遭到普遍非议。
 
在尝试了诗歌和戏剧之后,格拉斯又开始写作长篇小说。1958年,"四七社"成员在阿尔盖恩的大霍尔茨劳伊特聚会。格拉斯朗读了尚未完成的长篇小说《铁皮鼓》的第一章,受到了与会者一致赞扬,格拉斯为此也获得了该年度的"四七社"文学奖。在《铁皮鼓》之后,格拉斯又在1961年写出了小说《猫与鼠》,在1963年写出了小说《狗年月》。
 
1967年的第三部诗集《盘问》政治色彩较浓,格拉斯也一度被称为"政治诗人"。
=人物评价=
 
格拉斯是寓言家和学问渊博的学者,他是各种声音的录音师,也是倨傲的独白者,既是文学的集大成者,也是讽刺语言的创造者。在格拉斯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中,他剥去人物重要的话语,强调肉体的可靠性,将人类带入动物的世界。在他的动物园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猫与鼠、狗、蛇、比目鱼、青蛙和稻草人。(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君特·格拉斯的授奖辞评)
 
格拉斯毫无疑问是当代最重要的德国作家,长期以来享有国际声誉,诺贝尔奖金授予他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德国总理施罗德评)
 
君特·格拉斯是"布莱希特的继承人"。(意大利《共和国报》评);格拉斯是德国文学的巨匠。(英国《卫报》评);君特·格拉斯是德意志民族的"政治良心"。(《独立报》评)
 
=人物争议=
1990年两德统一时,格拉斯发表了厄运判决,他反对1990年德国的统一,还形容民主德国的"合并"是联邦德国的殖民行为。自传《剥洋葱》出版后,他的敌人大肆渲染格拉斯的党卫军身份,连从但泽出去的波兰前总统瓦文萨都要求格拉斯放弃他的"格但斯克荣誉市民"称号。
 
但更多人还是捍卫格拉斯,比如美国作家约翰·欧文写信给格拉斯:"对我来说,你仍然是一个英雄,既是一个作家,又是一个道德指南针。你作为一个作家和国家公民的勇气都是可效仿的--你最近的被揭露的事是勇气的提高,而不是降低。"电影《铁皮鼓》的导演沃克·施隆多夫也在《每日镜报》上表达了对格拉斯的同情。
1,0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