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杜甫

移除 153 位元組, 5 年前
清理
|姓名= 杜甫
|字= 子美
|號= 少陵野老<br /> 杜陵野客<br /> 杜陵布衣
|名稱= 杜甫
|身份= 诗人、文学家
|族裔 = [[ 汉族]]
|籍貫= 唐朝巩县(今河南巩义市)
|祖籍= 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
|出生地點 = 无记载
|逝世日期= {{Death year and age|770|712}}
|墓葬=[[ 杜甫陵园]]|祠廟=[[ 杜公祠]]|通稱= 杜少陵<br /> 杜工部<br /> 杜拾遗
|父親=[[杜閒]]
|母親=[[清河崔氏]]
}}
'''杜甫'''({{bd|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客'''、'''杜陵布衣''',[[ 唐朝]][[ 现实主义]] 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會寫實著稱。家族出于[[ 襄阳]] 杜氏,是[[ 京兆杜氏]] 的分支、[[ 西晋]] 军事家[[ 杜预]] 的后裔。家族自襄阳徒居于[[ 河南]][[ 巩县]] (今[[ 河南省]][[ 巩义市]] <ref name="jiutangshu"/>。 唐朝时,京兆杜氏都多自称为[[杜陵县| 杜陵]] 人,所以杜甫晚号杜陵。因其曾任[[拾遺 (官名)| 左拾遺]] [[ 检校]][[ 工部]][[ 员外郎]] ,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遺'''、'''杜工部''';又稱'''杜少陵'''、'''杜草堂'''(曾隐居于成都杜甫草堂)。杜甫对他显赫的先世有着过剩的意识,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的诗篇留下<ref>[[s:秋興八首|秋興八首]]</ref>。
杜甫與[[李白]]并稱「[[李杜]]」<ref>[[潘德輿]]《养一斋集》卷一八《作诗本经序》:“三代而下,诗足绍《三百篇》者,莫李、杜若也……朱子曰:‘作诗先看李、杜,如士人治本经。’虽未以李、杜之诗为《经》,而已以李、杜之诗为作诗之《经》矣。窃不自量,辑李、杜诗千余篇与《三百篇》风旨无二者,题曰《作诗本经》。”[[元稹]]《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称杜甫詩超过李白。</ref>,為了與晚唐的两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又稱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稱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 中国古典文学]] [[ 日本近世文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f>{{cite journal | language =zh-hans | author =王京钰 | title =《概论日本汉文学中的杜甫受容》| journal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volume =第7期 | year =2005}}</ref>。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 杜工部集]] 》<ref>{{cite web | year = 2009 | language = zh-hans | url = http://www.hb.xinhuanet.com/zhuanti/2009-05/19/content_16565050.htm | title = 杜甫 | publisher = 新华网 | accessdate = 2009-08-22 | deadurl = yes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913054156/http://www.hb.xinhuanet.com/zhuanti/2009-05/19/content_16565050.htm | archivedate = 2009-09-13 }}</ref>。他在[[ 中国古典诗歌]] 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ref>[[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五》、《新唐书》卷二百一《杜甫传》他覺得自己很醜</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4,0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