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沪西工友俱乐部

增加 13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沪西工友俱乐部 ''' ,是1924年至1925年期间由 [[ 中国共产党 ]] 领导的沪西地区工人工会组织。原址位于西康路口德昌里(今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安远路)。俱乐部旧址德昌里的平房现在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级革命纪念地、普陀区第一批 [[ 革命 ]] 纪念地。
==背景==
1920年,上海 [[ 共产主义 ]] 小组成员李启汉到沪西开展工人运动,在槟榔路(今安远路)锦绣里开办工人半日学校。1921年,李启汉后因领导和支援浦东日华纱厂罢工、上海邮局职工全体罢工、 [[ 香港海员大罢工 ]] 而被捕入狱。1921年8月, [[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 干事李震瀛在工人半日学校的基础上开办第一工人补习学校。
1922年春, [[ 学校 ]] 被租界巡捕房封闭。同年秋,上海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社会主义青年团 ]] 团员嵇直和徐玮到沪西开展活动,后开办两个工人补习班。1924年,中共上海党组织决定将两个补习班合并,改为沪西工人补习学校,由孙良惠负责。1924年8月,为加强对沪西工人运动领导, [[ 邓中夏 ]] [[ 李立三 ]] [[ 项英 ]] 等决定,吸收工人参加并组织设立了沪西工友俱乐部。
==沿革==
1924年9月1日,沪西工友俱乐部正式成立。共有30多人参加成立大会,会议由孙良惠主持,项英进行了演讲发言。推举项英为俱乐部主任,孙良惠为副主任, [[ 嵇直 ]] 为秘书(不久由刘华担任), [[ 刘华 ]] 、顾秀为宣传委员, [[ 李瑞清 ]] 为组织委员,刘贯之为总务委员。李立三与邓中夏在会上拟定了《沪西工友俱乐部章程》共21条,规定俱乐部由“沪西工人组织之”,宗旨是“联络感情,交换 [[ 知识 ]] ,互相扶助,共谋幸福”。
俱乐部位于安远路德昌里内,德昌里地处上海公共租界西区,是纺织工人聚居地。俱乐部设有演讲会、合作社、书报室等,并在各厂设立基层支部或小组。项英、邓中夏、李立三、刘华、 [[ 瞿秋白 ]] [[ 恽代英 ]] 等经常到俱乐部讲课。俱乐部举办工人识字班、补习班,并免收学费。项英、嵇直不久离开上海,刘华成为沪西工友俱乐部的主要负责人。1924年底,俱乐部在十九个纱厂中建立了工会小组,成员发展到近千人。
1925年初,沪西工友俱乐部迁至苏州河北岸的潭子湾三德里,继续领导沪西的工人运动。1925年2月, [[ 中国共产党 ]] 通过俱乐部领导沪西日商纱厂2万多工人举行大罢工,并成立内外棉纱厂工会;同年5月 [[ 五卅运动 ]] 期间再次举行大罢工。五卅运动期间,上海总工会成立(5月26日),李立三担任委员长。1925年6月,俱乐部改组为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
==建筑物==
俱乐部旧址原为德昌里的3间坐西朝东、 [[ 砖木结构 ]] 的平房。当时一间作为文娱活动室,二间作为教室。
1959年,嵇直、李瑞青、蒋士贵等到实地探勘,确认安远路278-280号为俱乐部原所在地;但原先三间平房中的北面两间,已在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成立初期被拆除,仅剩南面一间,成为居民住房。
1959年5月26日,该处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1月17日,其遗址被公布为 [[ 上海市 ]] 级革命纪念地。1989年9月,被公布为普陀区第一批革命纪念地。 ==参考文献==
111,8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