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增加 8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jpg|400px|缩略图|右|<big>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big>[http://www.sinaimg.cn/edu/187/2012/0904/U6506P352T187D37F6165DT20120911135946.jpg 原图链接][http://open.sina.com.cn/school/id_37/page_1/mn_0/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简称力学所)是 [[ 中国科学院 ]] 下属研究机构之一,创建于1956年。 [[ 力学 ]] 所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力学所是力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单位,设有 [[ 博士后流动站 ]] 。现有 [[ 中国科学院院 士8 士]]8 人, [[ 中国工程院院 士1 士]]1 人。
力学所科研主攻方向为:微尺度力学与跨尺度关联,高温气体动力学与跨大气层飞行,微重力科学与应用, [[ 海洋工程 ]] 、环境、能源与 [[ 交通 ]] 中的重大力学问题,先进制造工艺力学,生物力学与生物工程。
力学所有五个研究单元实体: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工艺力学重点实验室。力学所与 [[ 企业 ]] 联合成立了冲击动力学工程研究中心、发动机科学与工程联合实验室等。 == 历史 ==
* 1953年底,中国科学院在数学研究所内组建了力学研究室,[[钱伟长]]任主任。
 
* 1956年1月16日,力学研究所正式成立。
 * 1959年6月14日, [[ 钱学森 ]] 向中科院提出“关于在中国科学院配合国防需要开展火箭技术探索性研究的意见”报告,获得中科院批准后,力学所于1959 年 11 年11 月成立二部,分别从事高速气动力学、高温强度、 [[ 液体 ]] 推进剂及燃烧、试验设备设计和测量仪表等问题研究和装置研制。液体推进剂及燃烧研究室人员 于 1960 于1960 年10月迁至 [[怀柔区| 怀柔 ]] ,成立怀柔基地。 
* 1964年7月,怀柔基地改称为力学所分部,承担科学院下达的氢氧发动机研制任务。
 
* 1965年,力学所承担对超低空导弹设(代号541)计任务。
 * 1965年,力学所开始领导“关于开展导弹再入 [[ 物理 ]] 现象研究”的研究工作。 * 1964年, 力学所承担 [[ 中程导弹 ]] 弹头烧蚀防热问题的研究。 
* 1963年5月,力学所接受“冲击波测压计力学性能的标定”任务。保证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1965年 —1967 ~1967 年,力学所在怀柔分部建立爆炸场,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爆炸试验。 * 1966年,力学所承担中国第一颗 [[ 人造卫星 ]] 本体结构设计及试验、温度控制与热试验、侦察卫星回收方案三个方面的调研工作。 
* 1967年,力学所在文革中逐渐被军管。
 
* 1970年7月,力学所军管结束,又恢复由科学院领导。
 * 1972年7月,力学所下放,实行 [[ 北京市 ]] 和科学院双重领导,随后又改称为北京力学所。   
* 1977年以后,力学所的各项工作逐步调整恢复。
 
* 1978年1月1日,力学所正式回归中国科学院建制<ref>[http://www.imech.ac.cn/lsyg/201301/t20130117_3752481.html 历史沿革],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ref>。
== 历任所长==
* 第一届 [[钱学森]] (1956年9月-1984年2月)
 
* 第二届 [[郑哲敏]] (1984年2月-1987年12月)
 
* 第三届 [[郑哲敏]] (1987年2月-1989年12月)
 
* 第四届 [[薛明伦]] (1989年12月-1994年4月)
 
* 第五届 [[薛明伦]] (1994年4月-1998年5月)
 
* 第六届 [[洪友士]] (1998年5月-2002年6月)
 
* 第七届 [[洪友士]] (2002年6月-2006年6月)
 
* 第八届 [[樊菁]] (2006年6月-2010年6月)
 
* 第九届 [[樊菁]]<ref>[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8/8/210030.html 樊菁被任命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科学网,2008-8-12</ref> (2010年6月-)
247,1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