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無編輯摘要
[[File: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www.genetics.cas.cn/yjsjs/yjsgk/200906/W020090605562934787262.jpg 原图链接][http://www.genetics.cas.cn/yjsjs/ 来自 研究所 的图片]]]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简称:遗传发育所)最早成立于1959年 <ref>[http://www.genetics.ac.cn/yjsjs/ 研究所概况],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ref> 。2001-2003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及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而成。
遗传发育所面向中国农业和人口健康的重大战略需求和生命科学前沿,重点开展基因组结构与调控规律、重大疾病分子机理、品种分子设计、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前沿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揭示水稻、小麦等基因组表达调控规律、阐明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和建立新的品种设计理论与技术体系,为解决遗传与发育生物学领域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做贡献。
1953年2月,遗传栽培研究室由北蜂窝迁入前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前身),与该所建立合作关系,人员分散到该所的部分研究室。
1955年12月,因中国科学院进行机构调整,遗传栽培研究室中的栽培部分调整到前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1956年5月“遗传栽培研究室”更名为“遗传研究室”,仍归植物研究所领导,由前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祖德明 <ref>[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8980&do=blog&quickforward=1&id=628121 中国著名遗传学家故事:祖德明(1905—1984)],科学博客圈</ref> 兼任遗传研究室主任。1958年3月搬进中关村,借用力学所大楼的一部分为实验室和办公室,并在附近创设了一个有40余亩耕地的临时性农场。
1958年10月,经院党组批准,由祖德明、梁正兰、谷峰秀和陈英组成遗传研究室领导小组,为组建遗传研究所准备了条件。1958年12月,遗传研究室领导小组向中科院裴丽生秘书长并院党组提交了遗传研究室扩建为遗传研究所的报告。1959年6月17日,第7次院常务会议通过并报请国家科委批准。1959年9月25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分别正式行文,组建成立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新成立的遗传研究所全所研究人员41名,技术人员60名。在原来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和遗传育种研究基础上增加了动物、微生物遗传研究内容。设置了五个实验室:一室主要研究植物有性过程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二室主要研究生活条件对植物性状形成和发育的作用;三室主要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及诱变规律;四室主要研究无性过程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五室主要研究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及其机制与防护。
 
==参考文献==
247,1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