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莫须有

增加 4,18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莫须有》-【mò xū yǒu】'''恐怕有、也许有。《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后用来比喻诬陷的事情。《聊斋志异.卷四.田七郎》:「杀人莫须有!至辱詈搢绅,则生实为之,无与叔事。」<ref>[https://www.zdic.net/hans/%E8%8E%AB%E9%A1%BB%E6%9C%89 莫须有的解释|莫须有的意思]</ref> 
明英宗感念于谦功绩不忍加害,徐有贞建言道:“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师出无名。”最终,于谦在这座他拼死保卫的城市中,被施以了极刑。而他的罪名正是根据徐有贞那句话衍生出来的一个词“意欲”。真可谓,天下冤之,闻者流涕!<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855d3670102xrpg.html 此人发明的一个词,无耻程度,超过了秦桧的莫须有]</ref> 
 
==廷申==
 
"莫须有"一个被误释千年的词
 
据说岳飞蒙冤下狱后,韩世忠去相府责问秦桧:"岳飞何罪之有?"秦桧答曰:"莫须有。"韩世忠愤然曰:"'莫须有‘何以服天下。"世人一般将"莫须有"解释为忽许有一点吧!
其实人们理解错了,秦桧话中之意是"不须要有",即杀岳飞根本没有必要定罪,皇帝要他死,还要定罪吗?谁也没有办法呀。秦桧没有说假话,他是禀旨办案,谁敢捋虎须,逆旨意。
岳飞当年的行为,其实早触碰了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杀他是为了政治安全,其因有三。
 
首先,岳飞率军北伐,收复失地,提出迎"二圣归京”的口号。这号召对南宋军民和北方故土深受民族压迫的人民而言都有一定的号召力,可提升一定的民族自信心,对激发北伐将士的战斗力都起过积极作用。可是细加分析有问题,迎二圣归京,现在的皇帝起构怎么办?迎的背后是今不如昔,显然怀疑赵构政权的合法性,不信任现任皇帝的能力。号召别人可喊,岳飞不可喊,你手握重兵,焉有君王不起疑心之理。
 
其二,岳飞的部队号称"岳家军",这可能是敌人认可的一种方式。金兵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就是一个明证,也可能是人民对子弟兵的爱戴,不管怎样说,这种称呼皇帝不喜欢。岳家军,宫兵也,私兵也?国家军队怎么会有如此称呼,有尾大不掉之嫌。清未,袁世凯在小站练成的北洋新军,不也是清政府无法调动吗?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高宗皇帝赵构绝不会让岳飞的实力在抗金过程中发展壮大,最后威胁到南宋政权的安全,在一个文治朝庭,绝对不充许个人武装势力的发展壮大。
 
第三,岳飞北伐取得节节胜利,特别是朱仙镇大捷,打败金兀术的拐子马,所向无敌。河北震动,许多地方武装武装和北宋叛军纷纷响应,有的暗中接受岳飞调动,有的准备归降岳飞,形势一片大好。然而朝庭用十三道金牌急调岳飞归京,北伐戛然而止,"三十年功名毁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何也?岳飞染指也。岳飞在北伐中几次上书,提出立太子的问题。一个领兵将领,干涉皇帝继承人人选,这是君权忌讳之事,三国时的各士杨修不也是死在干涉皇权问题之上吗?你岳飞要干什么?你是要控制下任皇帝,还是要变更皇帝?如论你怎样解释,岳飞之私心昭然若揭。岳飞的存在与壮大,俨然是南宋政权的威胁,迟除不如早除之。在君权至上的封建时代,有时皇权利益远高于国家利益,高宗为了自身和后代的安全,只有牺牲岳飞和北伐事业。
 
岳飞死于高宗之手,秦桧仅是一个操刀手而已。后人忠君,认为高宗无罪,罪在秦桧,封建时代,替君顶罪,有何稀罕?其实,秦桧明白,韩世忠也明白这个道理。秦桧用"莫须有"回答韩世忠,就是告诉韩世忠,这是皇帝命令,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找皇帝去解决。韩世忠听了秦桧的陈述后他肯定不敢去为岳飞上书申辩。后人用"莫须有”做史,其实是为了开脱高宗赵构杀害岳飞的责任,让秦桧夫妻二人脆拜岳王之墓,更是给君权至上盖的一块遮羞布。至于,韩世忠责问秦桧的“莫须有何以服天下",更是杜撰而已,真实的场景应该是,韩世忠一听秦桧回答,黔然而退,他也怕岳飞的下场。
 
史上记载,秦桧用"绍兴党禁"之罪杀了岳飞,其实岳飞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秦桧更是一个替罪羊。岳飞后来追封鄂王,现在武汉黄鹤楼公园辟有岳飞纪念馆,在公园东部,岳飞跨马横刀,威风凛凛。碑石上四个大字"还我河山",据说是岳飞亲书,杀气腾腾,今天读来仍寒风四起,诉说着那段逝去的岁月。<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ebf71c660102yqec.html#cre=blogpagepc&mod=f&loc=4&r=0&rfunc=100&tj=none “莫须有一个被误释千年的词]</ref> 
==引用==
8,0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