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俄关系

增加 27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国和当今俄罗斯境内的[[民族]]于唐代时已有接触,在元朝也有交流;[[17世纪]]时,俄军入侵中国,与清军拔剑弩张,两国其后订立条约,此后时有往来,并保持密切的双边关系,但俄罗斯亦获得了不少中国领土。1910年代,中俄两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国原来的君主统治(大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分别被推翻,共和政体(中华民国和苏联)成立。中华民国和苏联互相向对方示好,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站在同一战线;同时中华民国与俄国之间陷入矛盾,因为苏联鼎力支持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国政府退到台湾。苏联率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适逢[[朝鲜战争]]爆发首先进行军事援助,斯大林死后,接班人又需要中国的支持,苏联领导阶层处处援助中国,派出的驻华大使罗申受到元首级接待。可是1950年代末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出现分歧,更爆发军事冲突;苏联撤销一切对华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把[[苏联]]视为敌人,交恶30多年。中苏关系在苏联将要解体时有所改善;时至今天,两国在中亚的势力影响上虽也存在冲突,但总体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有着友好且紧密的关系,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军事等方面俱有合作,这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 <ref>[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wukelanshiwei/kelimiya.shtml 图解克里米亚危机],凤凰网</ref> 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时尤甚。2019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体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和中国是战略盟友,但不是针对任何国家的军事联盟。
==早期历史==
在中苏关系密切时,俄语成了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普遍选择,中国的[[教育]][[政策]]也全面地仿效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大规模裁减综合大学、建立单科大学,剔除教会大学等,制定统一的教材和教案,并减少文科学生、增加理科学生,这些合并后的高校在1990年才重新编制回英美式的综合大学。
在1950年代,中苏两国[[音乐]]的交流高度政治化;当时的中国引入苏联在[[音乐教育]]、[[创作]]、[[表演]]等方面的经验,也有苏联音乐家来华。中国音乐学家薛范合共翻译了近1000首俄罗斯或苏联的歌曲,当中既有俄国民俗音乐、也有苏联音乐作品;他的译作包括《斯拉夫送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顿河好汉》等。俄语歌曲《喀秋莎》 <ref>[http://www.s9001.com/yinlegushi_6/xiangqing44229502.htm 【俄语歌曲】经典名曲喀秋莎Катюша],江苏嘻哈音乐联盟</ref>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苏联耳熟能详的[[军歌]];这首歌在中国非常著名,还成了志愿军赴朝参战的军乐。当时,苏联[[电影]]在中国也很流行。
后来,中苏之间的学术交流受到[[文化大革命]]影响;在此期间,中方曾驱逐苏联的[[记者]],苏联当局也曾和中国[[留学生]]爆发冲突。文化大革命期间,苏联经常以霸权、独裁等负面形象出现在中国的文艺创作里;中苏纠纷稍为缓和时,关于苏联的中国文艺作品有些是描写异国人反抗沙俄或苏联侵略,有些则以缉捕苏联间谍为题。
<center>{{#iDisplay:j09226wnchk|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78 國際關係]]
249,3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