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台灣鹽博物館

增加 2,39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一樓並設有視聽室及360度聲光環繞的鹽村劇場,讓遊客了解鹽工一天的生活。二樓展場展出台灣鹽的豐富知識與常識,以及與鹽工生活緊密相連的工作物品,小朋友可動手翻翻鐵板書,或戴上耳機、上網查詢,三百多年的台灣鹽業史就能一目了然。四樓展覽區更帶領觀眾放眼世界,了解採鹽還有哪些不同的方式,這裡還有中國鹽區,介紹古代川鹽之開採,四川是中國井鹽開採最早的地區,戰國時期著名的水利專家李冰,在擔任蜀地太守時,發現了地下滷水,並開鑿第一口鹽井--廣都鹽井。川鹽開採的四個步驟:開鑿、採鹵、筧運、煎鹽在此都可一覽無遺,讓觀眾了解另一種風情的採鹽文化。<ref>[http://www.stm.org.tw/newstm/shop/news/%E4%BC%91%E9%96%92/094/9401/940131%E5%8F%B0%E7%81%A3%E9%B9%BD%E5%8D%9A%E7%89%A9%E9%A4%A8%E4%BC%91%E9%96%92%E6%96%B0%E9%AB%94%E9%A9%97.htm 台灣鹽博物館 休閒新體驗]</ref>
 
 
===台灣鹽業文化保存與推廣的所在====
臺灣鹽博物館(以下簡稱台鹽博物館)位於臺南市七股區,是一間以鹽業為主題的博物館,為臺灣一處集鹽業文化之教育、研究與推廣等功能的場所。該館經過十多年的籌畫,終於在2005年1月時開幕,而在鹽光文教基金會經營兩年後,該博物館現在由統茂旅館集團所經營。
 
 
獨特白色金字塔造型建築的台鹽博物館非常醒目,據台鹽博物館官網的介紹,這是結合鹽山外貌及鹽結晶分字結構為構想,兩座金字塔錐形融入四方體的廠房意向組合,構成鹽博館的造型。建築表面仿粗鹽顆粒的塗料,搭配白色的石英板,塑造白色鹽山的質感,而與七股鹽山遙遙相對。
 
 
緊鄰台鹽博物館外邊有個「夕遊鹽樂活村」,為台南市政府規劃的鹽田復育區,目前由民間企業經營,一切免費,只有團體預約的深度導覽,才需要費用。其規劃有「土盤田」與「瓦盤田」兩區,據內中導覽小姐表示,「土盤田」為日治時期才有,用來製作工業用鹽;「瓦盤田」則是製作民生用鹽,早在日本人來之前就有。同時開放幾塊鹽田,供遊客體驗耙鹽、踩踏龍骨水車、在鹽滷池泡腳等樂趣。此外,鹽田旁也搭建了舊時魚塭工寮的桶間寮,呈現當年鹽工休邊的風貌;在桶間寮旁的竹架上,掛著成排的醃漬虱目魚乾,成為當地相當獨特的鹽地景觀。
 
 
就台鹽博物館來說,最有特色的是二樓「台灣的鹽」展區,因為它和台灣民眾的生活比較貼近,不僅訴說古早傳統取鹽工法的演變、日治時期進入機械化、工業化的大量生產與外銷、光復後美援時期眷村生活及民營化的變局,同時也展現了當年鹽工的生活面貌;更難得是口述歷史區,保留了當年製鹽人的生活與工作回憶,這值得台糖公司未來在規劃博物館或文物館轉型時的參考。除此之外,鹽田復育區的「夕遊鹽樂活村」,也值得台糖公司學習。或許未來在籌畫上,台糖也可設置類似的「台糖樂活村」,讓遊客體會各時期不同的糖業生活的樂趣。<ref>[https://www.taisugar.com.tw/Monthly/CPN.aspx?ms=1395&p=13385373&s=13385380 台灣鹽業文化保存與推廣的所在]</ref>
8,2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