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增加 28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法国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两百多年来,人权宣言的精神、原则和规范已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形成了法国宪政文化的鲜明特色,而且对西方近现代的[[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法国人权宣言是西方国家人权宣言的集中代表。法国人权宣言的历史演变,反映了整个西方世界[[人权]]观念演化的历程,而1946年法国《新人权宣言》草案则是联结近代与现代西方人权的中介和[[桥梁]] <ref>[http://www.chusan.com/zhongkao/61508.html 人权宣言颁布的内容 有哪些影响],初三网,2013-8-23 </ref> 。因此,围绕《新人权宣言》草案展开对法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人权宣言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到西方人权观念历史演变的清晰轨迹。
==历史==
人权宣言受到美国的《[[独立宣言]]》和各州权利法案的影响,采用18世纪的启蒙学说和自然权论,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关于人权宣言的思想渊源,[[学术]]界仍存在争论,德国学者耶利内克(Georg Jellinek)认为它抄袭北美的权利法案,而法国学者布特米(Emile Boutmy)则认为它的文本是法国原创的,观念则是18世纪精神的体现。
1793年6月24日,雅克宾派通过的新宪法前面所附的《人权宣言》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 <ref>[http://bjg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11/07/id/882333.shtml 法国的《人权宣言》],北京法院网,2011-07-07 </ref> ,宣布“社会的目的就是共同的幸福”,提出“主权在民”,并且表示如果[[政府]]压迫或侵犯人民的权利,人民就有反抗和起义的权利(革命权)。
但是,这份宣言里保障的人权受历史发展的[[社会环境]]局限,仅仅是针对“拥有市民权的男性”(Homme=“人”=“男性”、Citoyen=“男性市民”)而言的。在当时,女性、奴隶等是不被当作完整的“人”来看待的,并无公民权。
<center>{{#iDisplay:p30559u86ip|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80 法律總論]]
58,54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