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仲曦东

增加 23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仲曦东 ''' (1915年10月-1984年6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开国少将[1] ,山东黄县人。1937年加入 [[ 中国共产党 ]] 。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军副政委, [[ 华东军区 ]] 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军事学院政治系主任、政治部副主任,驻 [[ 捷克斯洛伐克 ]] [[ 坦桑尼亚 ]] 大使,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1984年6月,病逝,享年69岁。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
1915年10月,出生在 [[ 山东省 ]][[ 龙口市 ]] 北马镇东二甲村一个贫农之家。八岁时,入陈家小学读书。
1930年, [[ 小学 ]] 毕业后,去佳木斯学生意。经亲友介绍到同春义钱庄当店员。店员生活十分紧张、艰苦,除写字、打算盘、点票子、站柜台外,还要扫地、刷痰盂,给老板做家务等,稍有不周便要挨打受骂,因其心中一直怀念读书,干了不到一年,便辞雇归乡。
1932年,入本村小学帮助教低年级 [[ 学生 ]]
1934年春,插班考入黄县 [[ 中学 ]]
1935年9月毕业后,因家境日窘,其父不允继续升学。他以报考 [[ 济南师范 ]] 、不要家中出钱为由而赴 [[ 济南 ]] ,同时报考了师范和济南高中两个学校,结果均考中,遂按自己的意愿入济南 [[ 高中 ]] 读书。
=== 土地革命时期===
1936年夏,参加 [[ 中华民族 ]] 解放先锋队。
1937年,参加 [[ 学生 ]] 抗日救亡运动。
===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日军进攻山东,济南危在旦夕,仲曦东随 [[ 学校 ]] 党组织赴 [[ 泰安 ]] 准备武装起义。到泰安不久,又去潍县,按照北方局“脱下长衫到农村去发动抗日游击队”的指示方针,仲曦东又奉命回黄县发动抗日武装。
1938年1月,任黄县抗日游击队军政委员会主席。4月,任胶东区党委军事部政治处主任。7月,改任三军教导大队政委。9月,教导大队改编为 [[ 山东 ]] 纵队五支队军政干校,仲曦东继续担任 [[ 政治 ]] 处主任。
1939年2月, [[ 胶东 ]][[ 大众日报 ]] 总编辑。
1940年9月,调任 [[ 山东纵队 ]] 第五支队政治部主任。
1942年春,参加 [[ 整风运动 ]] 。同年7月,调任胶东军区第一分区(东海军区)政委兼地委副书记。
1943年秋,代理地委书记,全面负起党政军的领导责任。
1944年秋,参加东海分区开展反“蚕食”斗争。同年冬,去胶东区党校 [[ 学习 ]] ,任第一支部书记。
===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日军宣布投降后,返东海军分区,组织指挥解放威海、 [[ 烟台 ]] 的战斗。 [[ 威海 ]] 解放后,任山东军区警备四旅政委。
1945年10月,任烟台党政军民统一行政委员会书记。11月,任山东军区第六师政委,率师参加新莱战役。
1947年10月, 任 [[ 华东野战军 ]] 第九纵队政治部主任。
先后参加了南麻、临朐、莱芜、孟良崮、潍县、济南、渡江、 [[ 上海 ]] 等战斗、战役(九纵部队后改为第二十七军)。
=== 建国之后===
1949年11月,任第三十二军副政委兼 [[ 政治部主任 ]]
1950年1月,随部队进军福建剿匪,参加 [[ 福州 ]] [[ 厦门 ]] 战役。同年11月,调任华东后勤政治部主任。
1951年10月,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系任副主任,兼政工教授会主任,后任政治系主任。
1952年3月,赴 [[ 朝鲜 ]] 战场见习,6月底返回学院。
1957年10月,任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 ]] 政治部副主任。
1961年7月,任驻 [[ 捷克斯洛伐克 ]] 大使。[2]
1969年6月,任驻 [[ 坦桑尼亚 ]] 大使。[2]
1972年5月,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外交部 ]] 副部长[2] 。仲曦东在外交部任职二十余年,为贯彻中国 [[ 社会主义 ]] 的外交路线,为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84年6月,任 [[ 中非友好协会 ]] 会长。[2]
1984年6月,病逝。根据生前意愿,遗体献给了祖国的 [[ 医学 ]][[ 事业 ]] 。 ==参考文献==
112,1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