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轲比能

增加 11,87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轲比能(2世纪?-235年),为中国三国时期的鲜卑首领之一。
轲比能出身鲜卑支部,因他作战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所以被鲜卑民众推举为大人。轲比能因其部落近塞,所以他抓住有利条件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北方的民族融合。
 
轲比能统率下的部众,战守有法,战斗力相当强大。自曹操北征后向曹氏进贡表示效忠。魏文帝时,轲比能受封附义王。轲比能在进行部落统一战争时,受魏国干涉,受沉重打击,于是对魏怀贰,献书魏帝表忠,以麻痹魏庭,使之放松警惕。此后,轲比能的部众变得强盛,控弦十余万骑,为害魏国边境。每次钞略得财物,轲比能都公开透明地均平分配,所以得部众死力,各部大人都敬畏之。实力强大后,他继续部落统一战争,于是威行诸部落,建立起强大的鲜卑族政权。深感威胁的魏国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韩龙将其刺杀,其政权立刻崩溃,鲜卑民族再次陷入混战。
 
=人物生平=
崛起乱世
轲比能本来是鲜卑的一个小部落人,因为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所以众人推举他作为首领。因为这个部落靠近边塞,自从袁绍占据河北,中国人有很多逃奔轲比能。轲比能教会他们使用兵器,同时他自己也学到不少中原文化。所以他统率部下,摹效中原王朝。他外出打猎时,高举军旗,以击鼓作为进退的口令。
建安(196年—220年)年间,轲比能通过护乌丸校尉阎柔向朝廷进贡。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西征关中十一路诸侯,田银、苏伯在河间反叛。轲比能率三千骑兵,随阎柔平定叛乱。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四月,代北乌桓无臣氐(一作能臣氐)等反叛,请求归顺扶罗韩。扶罗韩统率一万多骑兵前往迎接。到了桑乾县,无臣氐等人商议说,扶罗韩的威信并不很高,恐怕不能成就事业,于是另外派人向轲比能送信。轲比能马上派万余骑兵前来迎接,并与无臣氐一起对天盟誓。轲比能于是在宴会上杀死扶罗韩。扶罗韩的儿子泄归泥及众部下都归顺轲比能。因为考虑到自己杀死了泄归泥的父亲,轲比能对泄归泥特别友善。步度根因此埋怨轲比能。
 
之后,轲比能率军协助乌桓作战,曹操任鄢陵侯曹彰为骁骑将军,率兵北征,大败鲜卑、乌桓联军。轲比能由此退出塞外。后来他恢复向中原政权贡献。
延康元年(220年),轲比能派人向朝廷献马。魏王曹丕封轲比能为附义王。 [1]
 
大战魏将
 
黄初二年(221年),轲比能将住在鲜卑的五百余家魏国人驱遣出来,让他们回代郡居住。
 
黄初三年(222年),轲比能率部落三千多骑兵,驱赶牛马七万多口与中原通商,并派遣一千多家魏国人居住在上谷。后来轲比能与东部鲜卑首领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互相斗争。素利向乌丸校尉田豫求救,田豫担心因此互相兼并,造成更大的危害,认为应该救助善良、惩治凶恶,向各部族显示威信。于是单独率领精锐士兵,深入到鲜卑控制的地区,鲜卑军很多,在魏军前后进行抄掠,截断退兵之路。田豫遂率军挺进,距鲜卑军十余里时,扎下营寨,收集许多牛马的粪便烧了起来,从另外一条路撤走了。轲比能见烟火不断,以为田豫的军队还在,便离去了,走了数十里之后;才发现田豫已撤走。轲比能又率军追击田豫至马城,将其重重围困,田豫严密防守,令司马树立起旗帜,奏起鼓乐,率步骑兵从南门杀出,鲜卑军把注意力集中到哪里,便向哪里攻击。田豫则率领精锐骑兵从北门冲了出来,擂鼓呼叫冲杀,两面发起冲击,鲜卑军措手不及,阵脚大乱,都丢弃弓、马逃走了。田豫率兵连击二十余里,鲜卑军的尸体布满了原野。 [2]
 
步度根不断与轲比能相互进攻,其势力日益衰弱,只得率领部下万余人保守太原、雁门郡。步度根又派人对泄归泥说:“你父亲被轲比能所杀,你不想法替父报仇,反而归顺仇人。他今天虽待你不薄,其实那是在想日后杀死你的计谋。还不如回归我方,我和你是骨肉至亲,怎能和仇人相同呢?”从那以后,泄归泥率其部下逃奔步度根。轲比能想派兵追赶,可是没有追上。 [3] 步度根、泄归泥率三万多户百姓来到雁门郡内,请求归附曹魏。雁门太守牵招下令还击轲比能,杀死了轲比能的弟弟苴罗侯。轲比能与乌丸归义侯王同、王寄等,结下怨仇。因此,牵招又亲自率领归泥等攻打轲比能,在云中故郡打败轲比能。 [4-5]
 
黄初五年(224年),轲比能再次入侵素利。田豫率轻骑牵制了轲比能的后部,轲比能派部将琐奴抵御田豫,田豫出奇兵击退琐奴。 [6]
 
黄初六年(225年),轲比能又被并州刺史梁习所破。 [7-8]
 
专擅漠南
 
轲比能因兼并各部的战争多次遭到田豫等的干预,由此心怀反叛之心,并给辅国将军鲜于辅写信说:“胡人不识文字,已故的校尉阎柔为我向天子保举。我与素利为仇,往年派兵攻讨,但是田豫却协助素利。我在阵地上派琐奴前往,听说您来,马上撤回军队。步度根处处抢掠,又杀死我弟弟,反诬蔑我为强盗。我们落后,不知礼义,但我们接受天子印绶,牛马尚且知道水草为美,何况我还有人心。将军应替我向天子讲明情况。”鲜于辅得到书信后,上报朝廷,曹丕又派田豫招纳安慰。轲比能的势力因此更强盛,统领十多万人。抢掠所得财物,他都平均分配,当着众人面处理完毕,从不私贪,所以部下愿意为他效死力。其余部落的首领都很敬畏他。但是他的势力还是赶不上檀石槐(东汉时鲜卑部落首领)。 [9]
 
太和二年(228年),田豫派遣翻译官夏舍到轲比能女婿郁筑革建部落,夏舍被郁筑革建杀害。这年秋天,田豫统率西部鲜卑蒲头、泄归泥出塞讨伐郁筑革建,大获全胜。田豫率兵返回到马城时,轲比能率兵三万,把田豫围困七天。上谷太守阎志,是阎柔的弟弟,历来为鲜卑人所信任。阎志前往解释劝说,才为田豫解围。后来幽州刺史王雄兼任校尉,对鲜卑实行安抚信任政策。轲比能多次入塞,到幽州进贡
 
被刺身亡
 
太和五年(231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再出祁山,北征曹魏,与轲比能串通,兵屯石城,遥相呼应。魏明帝曹叡命牵招适时进讨。诸葛亮退兵后,轲比能回到漠南。
青龙元年(233年),轲比能诱使步度根依附,让他背叛并州刺史毕轨,并和他结亲。又率兵万余人在陉北迎接他的家口资产。毕轨派部将苏尚、董弼等部阻击,轲比能派兵在楼烦与苏尚等会战,将其杀死。曹叡派遣秦朗率领中军出讨轲比能和步度根,最终二人败走,步度根部将泄归泥再度叛降。后来轲比能杀了步度根。
青龙三年(235年),王雄派勇士韩龙刺死轲比能,换立轲比能的弟弟为王。 [10] 之后,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曹魏的边陲因此得以安息。
 
=历史评价=
陈寿《三国志》:①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五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数犯塞寇边,幽、并苦之。田豫有马城之围,毕轨有陉北之败。青龙中,帝乃听王雄,遣剑客刺之。然后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由是边陲差安。 [11] ②以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 [11]
=亲属成员=
弟弟:苴罗侯,为步度根、泄归泥所杀;还有一弟,在轲比能死后,被曹魏立为鲜卑首领。
 
子女:轲比能有一子,名不详;有一女,嫁予郁筑鞬。 [11]
 
=艺术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轲比能于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登场。呼应曹丕五路进攻蜀汉的计划,与羌兵一同出征。知道对手是令异族闻风丧胆的“神威将军”马超后,便不战而自行逃回。 [12]
 
=参考资料=
1. 《三国志》:轲比能本小种鲜卑,以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众推以为大人。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楯,颇学文字。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出入弋猎,建立旌麾,以鼓节为进退。建安中,因阎柔上贡献。太祖西征关中,田银反河间,比能将三千余骑随柔击破银。后代郡乌丸反,比能复助为寇害,太祖以鄢陵侯彰为骁骑将军,北征,大破之。比能走出塞,后复通贡献。延康初,比能遣使献马,文帝亦立比能为附义王。
 
2. 《三国志》:素利违盟,出马千匹与官,为比能所攻,求救于豫。豫恐遂相兼并,为害滋深,宜救善讨恶,示信众狄。单将锐卒,深入虏庭,胡人众多,钞军前后,断截归路。豫乃进军,去虏十馀里结屯营,多聚牛马粪然之,从他道引去。胡见烟火不绝,以为尚在,去,行数十里乃知之。追豫到马城,围之十重,豫密严,使司马建旌旗,鸣鼓吹,将步骑从南门出,胡人皆属目往赴之。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馀里,僵尸蔽地。
 
3. 《三国志》:文帝践阼,田豫为乌丸校尉,持节并护鲜卑,屯昌平。步度根遣使献马,帝拜为王。后数与轲比能更相攻击,步度根部众稍寡弱,将其众万馀落保太原、雁门郡。步度根乃使人招呼泄归泥曰:“汝父为比能所杀,不念报仇,反属怨家。今虽厚待汝,是欲杀汝计也。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由是归泥将其部落逃归步度根,比能追之弗及。
 
4. 《三国志》:是以招自出,率将归泥等讨比能于云中故郡,大破之。招通河西鲜卑附头等十余万家,缮治陉北故上馆城,置屯戍以镇内外,夷虏大小,莫不归心,诸叛亡虽亲戚不敢藏匿,咸悉收送。
 
5. 《三国志·魏书·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2-14]
 
6. 《三国志》:比能复击素利,豫帅轻骑径进掎其后。比能使别小帅琐奴拒豫,豫进讨,破走之,由是怀贰。
 
7. 《三国志》:并州刺史梁习讨轲比能,大破之。
 
8. 《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2-14]
 
9. 《三国志》:黄初二年,比能出诸魏人在鲜卑者五百余家,还居代郡。明年,比能帅部落大人小子代郡乌丸修武卢等三千余骑,驱牛马七万余口交市,遣魏人千余家居上谷。后与东部鲜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争斗,更相攻击。田豫和合,使不得相侵。五年,比能复击素利,豫帅轻骑径进掎其后。比能使别小帅琐奴拒豫,豫进讨,破走之,由是怀贰。乃与辅国将军鲜于辅书曰:「夷狄不识文字,故校尉阎柔保我于天子。我与素利为雠,往年攻击之,而田校尉助素利。我临陈使琐奴往,闻使君来,即便引军退。步度根数数钞盗,又杀我弟,而诬我以钞盗。我夷狄虽不知礼义,兄弟子孙受天子印绶,牛马尚知美水草,况我有人心邪!将军当保明我于天子。」辅得书以闻,帝复使豫招纳安慰。比能众遂强盛,控弦十余万骑。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一决目前,终无所私,故得众死力,余部大人皆敬惮之,然犹未能及檀石槐也。
 
10. 《三国志》:太和二年,豫遣译夏舍诣比能女婿郁筑鞬部,舍为鞬所杀。其秋,豫将西部鲜卑蒲头、泄归泥出塞讨郁筑鞬,大破之。还至马城,比能自将三万骑围豫七日。上谷太守阎志,柔之弟也,素为鲜卑所信。志往解喻,即解围去。后幽州刺史王雄并领校尉,抚以恩信。比能数款塞,诣州奉贡献。至青龙元年,比能诱纳步度根,使叛并州,与结和亲,自勒万骑迎其累重于陉北。并州刺史毕轨遣将军苏尚、董弼等击之,比能遣子将骑与尚等会战于楼烦,临陈害尚、弼。至三年中,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
 
11.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2-14]
 
12.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2-14]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