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何遂

增加 15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何遂.jpg|240px|缩略图|右|<big>何遂</big>[http://fjsyhzh.cn/file/diy_image/2018/1212/154458148213337.jpg 原图链接][http://fjsyhzh.cn/zh/rwcc/2368.html 来自 福建炎黄纵横 的图片]]]
''' 何遂 ''' (1888年4月20日-1968年1月),字叙甫,又作叙父、叙圃等。祖籍 [[ 福建 ]] 福清港头镇占阳村,生于福建闽侯县城灵响路祖宅。 [[ 中华民国 ]] 军事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基本内容==
[[ 光绪 ]] 三十年(1904年),何遂进入福建武备学堂,结识了 [[ 林觉民 ]] [[ 方声洞 ]] 、陈更新等革命党人,开始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后,到南京在第九镇当排长。翌年,考入河北保定陆军随营军官学堂( 后改称陆军大学) 。这年,由 [[ 方声涛 ]] 主盟,加入中国同盟会。
宣统元年(1909 (1909 ) 秋,何遂在陆军大学第二期毕业后,到 [[ 广西 ]] 训练新军的机构“督练公所”参谋处,担任筹略科科长兼陆军干部学堂教官。次年,他和耿毅、 [[ 刘建藩 ]] 、杨明远等几位同盟会会员,创建同盟会广西支部,耿毅任支部长,他为参议,积极发展革命组织,出版《南报》(后改为《南风报》),宣传革命思想。
[[ 武昌起义 ]] 爆发时,何遂是清军北洋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的参谋。吴禄贞是革命党人,正当准备起义,直取北京时,吴不幸被清廷 [[ 袁世凯 ]] 刺杀。何遂悲愤至极,毅然决然率领第六镇部分官兵宣布起义,被推为燕晋联军副都督。
[[ 北伐战争 ]] 时期,何遂赋闲于杭州,受 [[ 蒋介石 ]] 委托到河南去,利用旧关系,运动直系军阀和曾属国民军系统的军人倒戈,响应北伐。民国17年春,他应 [[ 李济深 ]] 的邀请,到 [[ 广州 ]] 任李的总参议。同年5月,担任黄埔军官学校的代理校长,称“代校务”。民国18年底,因蒋介石已在南京另设军校,他愤而辞职,到 [[ 西安 ]] 任十七路军总参议。
[[ 西安事变 ]] ”的和平解决,使何遂看清了真正从 [[ 民族 ]] 大义出发,爱国抗日,富有政治远见的是 [[ 中国共产党 ]] 。他热诚拥护枪口一致对外,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国26年, [[ 中共中央 ]] 代表团到达南京,这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何遂,结识了周恩来、叶剑英、博古和李克农等中共领导人。有一天,何遂在家里宴请中共代表团, [[ 叶剑英 ]] 告诉他,中共代表团驻地要加强警卫,现缺少枪支。他立即叫两个儿子把家中的4支长枪和两支手枪送到十八集团军办事处。
[[ 抗日战争 ]] 开始,程潜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何遂任该战区高级幕僚室主任。曾陪同 [[ 周恩来 ]] 乘一辆小汽车,由河南前线赴山西 [[ 五台山 ]] 八路军总部,数日交谈,他深获教益。在八路军总部,见到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等中共领导人,相谈甚欢。他利用同阎锡山的旧关系调整过八路军与阎的矛盾。还通过当时在军令部任次长的林蔚去疏通,给八路军增加了一些军饷。
[[ 解放战争 ]] 时期,他与刘晓、 [[ 张执一 ]] [[ 刘长胜 ]] 等中共领导人经常接触,对共产党托付的任务总是积极、认真地去完成。还多方掩护和协助已成为中共党员的子女儿媳进行地下革命工作。
共和国成立后,何遂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司法部部长、政法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案委员会委员。
1954年,何遂在太湖疗养时, [[ 陈毅 ]] 看了他的诗稿,曾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并将自己的近作《莫干好》一词抄赠给他。他非常高兴,把陈毅的赠诗裱在自己诗集的卷首。
对于50年代末即已出现的一些“左”的做法,他感到苦闷、彷徨。他的一些亲友,在历次 [[ 政治 ]] 运动中受到冲击,有的在“ [[ 文化大革命 ]] ”中被迫害致死,但他对未来却是乐观的,始终没有动摇过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他写过许多旧体诗词,歌颂祖国的变化,歌颂中国共产党;他画了许多国画,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倾注于笔端。
1968年1月,他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0岁。
何遂一生待人耿直,热诚,不近烟酒,唯酷爱书画、 [[ 文物 ]] ,他唯一的财产就是大量的古文物和图书,曾先后全部分赠给 [[ 北京故宫博物院 ]] [[ 上海历史博物馆 ]] [[ 南京博物馆 ]] 和天津图书馆。仅1950年捐赠给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古文物就达6895件。为此,陈毅市长, [[ 潘汉年 ]] 、盛丕华副市长专函致谢,国家文化部发给了褒奖状。
==视频==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