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切斯瓦夫·米沃什

增加 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二十世紀的恐怖與苦難如此之多。兩次世界大戰,戴著不同面具的極權交替上演,冷戰,謊言如真理明目張膽,善惡、美醜的界限被抹去,剩下的只有麻木與死亡。
當這些無可避免地降臨,[[米沃什]]一個詩人,一個知識分子,出於他認為理應堅守的道德與責任,保持清醒,並用文字記錄下這一切,揭示“時代的羞恥”,因為他害怕 那些死去的孤獨者,/已被世界所忘記
1951年,在法國請求政治避難。他說,我不是一個共產黨員,但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服從心中的恐懼,所以還是做了為波蘭政府服務的選擇。<ref>[https:///C:/Users/Ivoryang/Downloads/thrj_2_1_beiling.pdf 台灣人權學刊 - 米沃什思想的奠基之作 ]</ref>
其詩歌注重內容和感受,廣闊而深邃地影射了二十世紀東歐、西歐和美國的動盪歷史和命運,被視為二十世紀東歐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用寫作抵抗遺忘。他不想忘記、也不想人們忘記那個身懷斯拉夫血統的孩子, 他像匹死馬睡在被燒毀牧場的草地上 ,而那時的世界,又有多少這樣的孩子啊。孩子,以及這個詞背後的現實讓米沃什無法像現代主義詩人那樣為藝術而藝術,他必鬚麵對客觀存在的冰涼屍體和同樣冰涼的哭泣,因此他見證。<ref>[https://www.chainnews.com/zh-hant/articles/788384922110.htm   鑑聞 - 米沃什:用詩歌,記錄 " 時代的羞恥 "]</ref>
他用廣闊的寫作把逐漸流逝的現實用文字召回,目的只有一個,就像他在《獻詞》一詩中對詩歌的目的所做的強力聲明那樣:它的目的就是,而且只能是,拯救。而拯救的結果,是在這悲慘世界中挽留兩個詞:
他認為,現實和詩歌的關係,詩人只是一個(表現這種關係的)媒介。詩歌作為一種靈感也好,或作為一種更高級的知識也罷,它都通過詩人的肉身來書寫。
“詩歌必須意識到自己' 可怕的責任' ,因為詩歌不是純粹的個人遊戲,它還賦予' 人民那偉大靈魂' 的種種願望以形狀。”
==《詩的見證》==
72,7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