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葫芦科

增加 5,593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葫芦科</big> ''' |- |File:葫芦科.jpg|缩略图|居中|[https:/…”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葫芦科</big> '''
|-
|[[File:葫芦科.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0402481253&di=81d66e6f74b96f0fd30bc02dcea32135&imgtype=0&src=http%3A%2F%2Fgss0.baidu.com%2F-4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2Fzhidao%2Fwh%3D450%2C600%2Fsign%3D35ba3a2fc4cec3fd8b6baf71e3b8f809%2F2e2eb9389b504fc259ca77e6e2dde71191ef6db8.jpg 原图链接]]]
|}

[[File:葫芦科..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0402481251&di=f62dc419e435893f27e28398634d5d2d&imgtype=0&src=http%3A%2F%2Fe.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pic%2Fitem%2Fbd315c6034a85edf21083a2a49540923dd547537.jpg 原图链接]]]
'''葫芦科'''(Cucurbitaceae)是植物界中的一个科,包括[[葫芦]]、[[瓢瓜]]、[[黄瓜]]、[[冬瓜]]、[[南瓜]]、[[丝瓜]]、[[西瓜]]、[[甜瓜]]等常见的蔬菜和瓜果。葫芦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植物科之一,重要性仅次于[[禾本科]]、[[豆科]]和[[茄科]]。<ref>[https://www.zhiwutong.com/latin/Cucurbitaceae/index.htm 葫芦科Cucurbitaceae 植物通]</ref>

== 形态特征 ==

[[草质藤本]],具卷须,茎常具纵沟。单叶互生,掌状浅裂至深裂,有时为复叶,具柄,无托叶,叶缘有锯齿稀全缘。花单性同株或异株,稀两性;雄花:花萼辐状、管状或钟状,5裂,花冠插生萼管檐部,基部合生或完全分离,5裂,裂片全缘或流苏状,[[雄蕊]](3-)5,插生萼筒或檐部,花丝分离或合生呈柱状,花药分离或靠合,纵向开裂;雌花:花萼与花冠同雄花,有或无退化雄蕊,[[子房]]下位,稀半下位,常由3心皮组成,稀4-5心皮,3室1(-2)室,侧膜胎座,胚珠多数,极少1胚珠,花柱单一或顶部3裂,柱头膨大,2裂或流苏状。不开裂肉质浆果,或果皮木质或纸质干果,成熟后盖裂或3片纵裂,1-3室。<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811/23/3014157_777562045.shtml 葫芦科的那些事儿 360个人图书馆]</ref>

种子多数,稀少数或至1枚,扁,种皮具各种纹饰,无胚乳,胚直,[[胚根]]短,子叶大而扁,常富含油脂。

常见植物为葫芦、南瓜、黄瓜、西葫芦、西瓜等。

== 特点 ==

葫芦科植物的典型特征是瓠果,如葫芦、西瓜、冬瓜、甜瓜和黄瓜等。草质藤本是它们的另外一个特征,葫芦科植物必须匍匐在地上或攀爬上架,才能很好地开花结果。

通常单叶,花单性,雌雄同株{{NoteTag|“雌雄同株”:雌雄同株,生物学术语,是指一株植物的花有雌蕊、也有雄蕊。而这又分两种:其一,雌蕊与雄蕊分在两种(朵)花上,这种叫单性花,就像玉米;其二,雌蕊与雄蕊分在一朵花上,这叫两性花,就像桃花。雌雄同株(monoecism)为雌雄异株的对应词,指具单性花的种子植物其雄花和雌花生于同一植株。雄花和雌花生在同一植株上。1906年《博物学教科书》第一编:“一树生雌花或一树生雄花,故名此等植物为雌雄异株。反之如松等,名曰雌雄同株。”1913年《民国新教科书——植物学》第一篇:“雄花及雌花生于一植物上者,则谓之雌雄同株。”}}或异株,单生、簇生或集成总状花序、圆锥花序或近伞形花序。果大、部分肉质,不开裂,主要为瓠果。

== 生长习性 ==

葫芦科约113属800种,多数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少数种类散布到温带。中国有32属154种35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南和南部地区,少数种类散布到北部;云南有28属97种18变种,分布于全省各地,而以南部和西南部最多。

在印度洋西北角靠近非洲大陆的索科特拉岛上,生长着一种非常奇特的葫芦科乔木——黄瓜树。它的树干高6米,粗1米,像个大水桶,茎内贮存有大量水分,以适应当地干旱的气候条件。如果不看花和果实,人们很难相信它与黄瓜是同科植物。

本科植物在营养器官及果实多含有[[葫芦素]](cucurbitacins)和其他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ides),种子内含有游离氨基酸亚种子油和贮藏蛋白。约有126属900种,多数种类分布在世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少数分布到温带。中国有32属约160种,主要分布于秦岭、长江以南,少数种散布到黄河以北地区。

== 地理分布 ==

葫芦科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被引种到世界各地栽培。中国原产20属约130种,引种栽培的有7属约30种。

== 价值 ==

已知药用约25属、90余种,主要的生药材有栝楼、[[绞股蓝]]、[[木鳖]]等。

本科植物的特征性活性成分为四环三萜类葫芦烷型皂苷,如葫芦素(cucurbitacine),有抗癌活性,并能阻止肝细胞脂肪变性及抑止肝纤维增生;雪胆素甲、乙具抗菌消炎作用;罗汉果苷(mogroside),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皂苷、黄酮及其苷类在本科植物中存在较普遍。[[绞股蓝属]](Gynostemma)植物中含有四环三萜类达玛烷型皂苷,如绞股蓝苷(gypenoside)和人参皂苷有类似人参样的生理活性。此外,某些植物中还含有活性强烈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如天花粉毒蛋白具引产作用,南瓜子氨酸(cucurbitine)有驱虫作用。

== 注释 ==
{{NoteFoot}}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24,4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