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

增加 14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语:Nicolae Ceausescu,1918年1月26日—1989年12月25日)罗马尼亚共产党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10任总书记,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第7任国务委员会主席,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第1任总统。上台初期,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创造了罗马尼亚经济上的“黄金时代”。对外高举独立自主和民族自尊的旗帜。执政后期大搞个人崇拜和家族统治。西方称他是“共产主义皇帝”,反对派则称他是“喀尔巴阡的斯大林”。决策失误和拒绝改革,造成经济崩溃,人民怨声载道,社会动荡加剧。1989年12月国内爆发革命,推翻了齐奥塞斯库政权25年的统治,其本人及其妻子则被枪决。 [[ 罗马尼亚 ]] 政府在处决了齐奥塞斯库夫妇后宣布永久废除死刑。<ref>[https://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67901/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 Nicolae Ceausescu]豆瓣网</ref> 
==人物生平==
1918 (1918 年1月26日—1989年12月25日)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国务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武装部队总司令兼爱国卫队总司令,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高委员会主席,社会主义民主和团结阵线全国委员会主席,全国劳动人民委员会主席。
1918年1月26日生于罗马尼亚 [[ 奥尔特县 ]] 的斯科尔尼切什蒂村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在10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11岁时到布加勒斯特一家修鞋铺当学徒。关于他的童年,'''齐奥塞斯库'''后来回忆道:“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尝尽地主的压迫和资本主义的剥削”。15岁时因参加罢工和游行而被捕。1933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1948年—1965年称罗马尼亚工人党),并作为民主青年的代表参加全国反法西斯委员会。1933年—1936年先后任布加勒斯特市、普拉霍瓦州和奥尔特尼亚州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委书记。20世纪30年代中期,他在布加勒斯特、克拉约瓦、肯普隆格和勒姆尼库沃尔恰等地执行党的任务,多次被拘捕。罗马尼亚王室的秘密警察机关称他是“危险的共产主义鼓动者”和“共产主义和反法西斯宣传活动的传播者”。
1936年6月被反动当局逮捕,在布拉索夫被法庭判处2年监禁并以藐视法庭罪额外判处限定居住在斯科尔尼切什蒂1年零6个月,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有“罗马尼亚的巴士底狱”之称的多夫塔纳监狱中度过的,在被关押期间,他结识了一批杰出的共运活动家(包括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埃米尔·波德纳拉希、基伏·斯托伊卡、亚历山德鲁·莫吉奥罗什),1939年获释出狱。1939年10月当选为罗马尼亚共青团全国组织书记。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年轻的共产党员、纺织女工埃列娜·彼特列斯库,两人于1946年结为终身伴侣。1940年8月再次被捕并被关押在吉拉瓦监狱,1942年转押卡兰塞贝什监狱,1943年先后转移到瓦卡瑞什蒂监狱和特尔古日乌集中营。在狱中参加了以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为首的罗共领导核心,成为乔治乌·德治的得意门生和党内“监狱派”的骨干。
参考资料==信息来源==
1. 1989年罗马尼亚剧变:齐奥塞斯库之死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2-09-13]
4. 罗马尼亚前总统齐奥塞斯库夫妇确葬在根恰公墓
==参考文献==
[[Category:其他國家軍政人物]]
[[Category:羅馬尼亞人]]
[[Category:政治家]]
[[Category:革命家]]
12,5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