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满洲

增加 13,862 位元組, 5 年前
{{other uses}}
[[File:Manchuria.png|缩略图|300x300像素|满洲地区的三个定义:东北三省(深红);东三省+东四盟+原[[热河省]](深红+中红)、内外满洲(深红+中红+浅红)]]
{{Contains Manchu text}}

'''满洲'''是[[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名词,范围为现今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即[[东四盟]])及旧[[热河省 (中华民国)|热河省]]。传统意义下的满洲的面积,约为83万平方英里,比现时[[法国]]、[[英国]]及[[爱尔兰]]、[[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欧国家加起来的面积还要大;广义上的满州,则还包括现由[[俄罗斯]]控制的[[外东北|外满州]]。

“满洲”二字作为地名使用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Link-ja|高桥景保|高桥景保}}的著作《日本边海略图》一书中{{refTag|1={{harvnb|Pozzi|2006|pp=159, 167}}}}。直到19世纪末期,西方列强,尤其是[[俄罗斯帝国]]势力延伸至此,满洲作为地名的意义才开始突显{{refTag|1=[http://www.youtube.com/watch?v=wAVWx89e5PQ 《世纪行过:张学良传》第6分钟]}}。此后更因为[[俄罗斯帝国|俄国]]和[[大日本帝国|日本]]对这一地区的争夺而为世界所熟知。但清政府在正式场合之中仍然使用“东三省”来称呼这片区域。例如1902年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等皆以“东三省”称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共控制区([[哈尔滨]]等地)的报纸,如《[[东北日报]]》上,延用[[满洲国]]时期“[[北满洲|北满]]”、“[[南满洲|南满]]”、“[[东满洲|东满]]”这样的词汇和“东北”混用,用以表示东北北部、东北南部和东北东部。中共机构和军区分别设置[[东满分局|东]]、[[南满分局|南]]、[[西满分局|西]]、[[北满分局]]及[[东满军区|东]]、[[南满军区|南]]、[[西满军区|西]]、[[北满军区]]。

现如今,在中国一般使用“东北”、“东北三省”、“东三省”或“关东”等来称呼满洲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级行政区,但有时谈论东北也包括[[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目前东北地区[[满族]]不佔人口的多数,而且满洲已经很少被作为地名的称呼,尤其是官方。在历史遗留的专有名词方面中国官方仍使用满洲一词,比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位于辽宁省沉阳市北市场)之类的文物古迹、[[满洲里市]]等专有地名、还有一些企业如“[[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北满特钢]]”(位于[[齐齐哈尔]]市)等。在[[韩国]]、[[北韩]]、[[日本]]和[[俄国]]等接近满洲的国家和世界其他各国,满洲作为地理名称仍很常见。

== 历史 ==
{{Main|满洲历史}}
[[File:Manjui gisun.svg|thumb|right|100px|「满洲」一词在满文中的写法]]
满洲地区中部在古代中国被称为[[扶馀国]]。满洲地区的东部及俄国[[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在古代中国被称为[[肃慎]]、[[女真]]等民族占据。满洲地区的南部属于[[汉地]]。战国时[[燕昭王]]曾经击东胡、拒[[箕子朝鲜]],辟地千里。秦统一中国后设立[[辽东郡]],两汉置辽西辽东郡,另左北平郡领有部分辽土,东汉三国时[[司马懿]]讨平割据此地之公孙氏,置平州,西晋因之,后[[五胡乱华]]时,[[鲜卑族]]在这里建立[[前燕]]、[[后燕]],后被[[高句丽]]吞并。[[唐]]灭高句丽后,辽东复归中国,其北部则建立了[[渤海国]],之后则分属[[契丹]]、[[女真]]和蒙古等族建立起来的政权所有。明初[[洪武]]北伐降伏[[纳哈出]],逐退[[李成桂]],克复辽东,因其边地,行卫所制,设都指挥使司,隶山东布政使,并置辽藩(靖难之乱后迁湖广荆州),移[[山西]]之民填之。[[永乐]]年间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下游设立羁縻机构[[奴儿干都司]],其南部则为自治的女真族聚居地,当时有[[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15世纪的[[朝鲜王朝|朝鲜]]曾对女真展开进攻,吞并了图们江以南的地区,设立[[四郡六镇]]。

16世纪中叶,建州女真部开始兴起,逐渐统一女真各部并发展为后来的[[后金]]政权。后金成立之初即以[[七大恨]]为由起兵反明,至[[崇祯]]季年已控制整个辽东,以至建立[[清朝]]入主中原。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开始,“满洲”这个名称被欧洲人用来称呼[[满族|满洲民族]]的居住地,因此该词开始同时是地域和民族的名称。地理意义上的满洲通常指今天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黑龙江]]三省全境,再加上[[内蒙古]]东北部的地区(即[[东四盟]])。{{NoteTag|“满洲”是欧洲人的称呼,而不是汉人或满人的称呼,这指的是满族王朝的发祥地辽河地区和北部边境的部落民地区,包括按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所规定的黑龙江流域。满洲是中国行省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人称它为[[东三省]]。因此根据法律来说,它不是一个附属国。”{{RefTag|《[[剑桥中国晚清史]]·满洲》}}}}根据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条约]]》、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布连斯奇条约]]》、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与[[朝鲜王朝|朝鲜]]的勘界约定,历史上满洲的地域还包括[[外东北|外满洲]]即今天的[[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以及[[外兴安岭]]以南,总面积约为210多万平方公里。

清朝初年,在满洲设置了[[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满洲在管理方式、行政制度及土地占有形式方面有别于关内地区。中俄[[雅克萨战役]]后,清朝于1692年开始向满洲地区派遣[[八旗]]及八旗汉军移民。属于吉林将军管辖的[[宁古塔]]在清朝则是著名的[[流放]]地。由于满洲是清朝的发祥地,因此[[清兵入关]]之后对这一地区采取了封禁措施,修建了[[柳条边]],禁止[[汉族]]移民进入其腹地。但是在整个18世纪,清政府日益举棋不定,时而封锁移民,时而对汉人渗入[[柳条边]]佯作不知。

在19世纪末,满洲因为日本和俄国对这一地区的争夺而为世界所熟知。俄国向满洲的扩张始于17世纪上半叶。1858年和1860年,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61年牛庄([[营口]])开埠,[[西方]]势力开始进入满洲南部。[[英国]][[太古洋行]]、[[怡和洋行]],[[德国]][[德茂洋行]]、[[瑞记洋行]],[[美国]][[旗昌洋行]]纷纷在[[营口]]开业,各国先后在营口设立领事馆,清朝也设立了营口海关。从1865年至1891年,满洲地区大量出口[[大豆]]、豆油、[[柞蚕丝]]、以及[[人参]]等土特产,进口鸦片、棉纺织品和其它消费品。

清朝早期,满洲被列为“龙兴之地”而禁止[[汉人]]进入。由于清朝末年俄国的南下势力抬头,以及朝鲜移民越过图们江开垦长白山地区的情况趋于严重,满洲地区的边疆危机日甚,清朝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代陆续开放了吉林围场、阿勒楚喀围场、大凌河牧场等官地和旗地。1882年([[光绪]]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垦,设立珲春招垦总局,此后又开放了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开垦。1885年设立[[吉林电报局]],1883年,满洲第一家近代机器工业制造厂——[[吉林机器局]]投产。

1896年,[[帝俄]]通过《[[中俄密约]]》得到了在满洲境内修建铁路的特权,并于1898年取得了旅顺-大连租借地。这一时期日本也逐渐加强向满洲的扩张。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俄国战败,被迫退出南满。此后日本、俄国和中国三方均加速对满洲的开发。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时称[[东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日本于1906年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公司的名义在满洲实行殖民经略,并且鼓励[[朝鲜人]]向满洲大量移民。

1911年清朝灭亡,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曾策划满蒙独立运动,由于局势变化而未能实现。之后,[[奉系]]军阀[[张作霖]]成为满洲地区的实际控制者,张初期与日本交好,之后关系转差,1928年兵败于[[国民党北伐]],自[[燕京]]退回[[奉天]]时,被[[日本]][[关东军]]的铁路炸弹所[[刺杀]]。1929年其子[[张学良]]继位,宣布[[东北易帜]],改[[五色旗]]为[[青天白日红旗]],名义上[[归顺]]中国[[国民政府]]。

1931年爆发[[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全面侵略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E5.BC.A0.E5.AD.A6.E8.89.AF.E7.9A.84.E4.B8.8D.E6.8A.B5.E6.8A.97.E6.94.BF.E7.AD.96|张学良不战而退]],满洲地区被日本侵佔,1932年至1945年,在[[大日本帝国]]扶植下,以前清皇帝[[溥仪]]为执政建立[[满洲国]],1934年溥仪称帝,改名满洲帝国。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攻在满洲的日本[[关东军]],日本战败后满洲国随之解体,满洲地区被苏联军队佔领。[[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开始争夺东北地区的控制权。战后因苏联迟未将满洲归还中华民国及运走大量满洲国遗留之物资设备,导致中国爆发[[反苏运动]],[[苏联占领下的满洲|苏联最终于1946年5月撤出满洲地区并归还给中国]]。1948年,国民政府在[[辽沉战役]]中失利,标志中共对国民政府实现了军事胜利,而此前中共通过长期“[[东北剿匪|剿匪]]”,彻底消灭了支持国民政府的各类[[地方武装]]及[[游击组织]]。期间,中共对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多有调整,1949年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东北三省。

== 地理划分 ==
=== 内满洲 ===
{{main|中国东北地区}}
* '''南满/[[南满洲]]''':中长路沉阳至大连线以东的庄河、安东(今丹东)、通化、临江、清原和沉阳西南的辽中等地区。
* '''东满/[[东满洲]]''':中长路沉阳至长春线以东的吉林、西安(今东辽)、延吉、安图、敦化等地区。
* '''西满/[[西满洲]]''':中长路沉阳至哈尔滨线以西的齐齐哈尔、桃南(今桃安)、扶余、双辽、开鲁、阜新等地区。
* '''北满/[[北满洲]]''':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北安等地区。

=== 外满洲 ===
{{main|外满洲}}
[[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萨哈林州]]的[[萨哈林岛]]、[[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乌第河以南、[[滨海边疆区]]、[[犹太自治州]]、[[阿穆尔州]]

== 民俗与文化 ==
满洲的文化传统基本上是[[华北]][[汉族]]文化与[[通古斯]]各族民俗(包括[[满人]]、[[蒙古人]]等)及[[朝鲜人]]、[[斯拉夫人]]外来殖民习俗的结合体。

=== 饮食 ===
满洲的烹调以本地的原料和各本土居民的做法为基础,吸收了[[中国]][[山东]]、[[河北]]等地中式烹调传统和[[日本料理]]及[[俄罗斯]]烹调的特色。食物加工讲究以少为佳以保持是食物的原味,以及采用大量的野生材料。和中国关内的烹饪的最大不同是大量使用不经加热的生鲜蔬菜(夏天通古斯人喜好食用新鲜的原味材料)。满洲的特色食物有:[[酸菜]]、[[粘豆包]]、[[东北火锅]]、满味[[萨其马]]、[[酸汤子]]、[[驴打滚]]、[[血肠]]。大连地区的新鲜水果和[[海鲜]]也极为出名。

=== 娱乐 ===
* [[嘎拉哈]]:一种由猪或者羊膝盖骨(有时也有牛膝盖骨)制作的玩具。
* [[冰尜]](音:嘎):一种木质的类似[[陀螺]]的玩具。用鞭子在冰上抽打旋转。

=== 歌舞 ===
满洲民众普遍喜爱歌舞。著名的有满洲[[秧歌]]、以及主要为[[宗教]]形式的[[萨满]]舞蹈。

=== 特产 ===
* 关东三宝,[[东北三宝]]:
** [[人参]]、[[貂皮]]、[[乌拉草]]。
** 也有[[人参]]、[[貂皮]]、[[鹿茸]]等其他说法
* [[大米]],[[高梁]],[[大豆]]、[[关东烟]]

== 注释 ==
{{noteFoot|iger=}}

== 参考文献 ==
=== 引用 ===
{{RefFoot|iger=}}

=== 书籍 ===
* {{Cite book |last = 孟森 |title = 《满洲开国史讲义》 |publisher = 中华书局 |year = 2006 |isbn = 9787101050301 |url =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838055/ |ref = harv}}
* {{Cite book |last = 启功 |title = 《启功口述历史》 |publisher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year = 2004 |isbn = 9787303070190 |url =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90501/ |ref = harv}}
*{{en}}{{cite book|title=Tumen Jalafun Jecen Aku: Manchu Studies in Honour of Giovanni Stary|editor1-first=Alessandra|editor1-last=Pozzi |editor2-first=Juha Antero |editor2-last=Janhunen|editor3-first=Michael|editor3-last=Weiers|others=Contributor: Giovanni Stary |volume=Volume 20 of Tunguso Sibirica|year=2006|publisher=Otto Harrassowitz Verlag|isbn=344705378X|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LbmP_1KIQ_8C&printsec=frontcover&source=gbs_ge_summary_r&cad=0#v=onepage&q&f=false|accessdate=1 April 2013| ref = {{harvid|Pozzi|2006}} }}

== 参见 ==
* [[中国东北地区]]、[[外东北]]、[[兼并阿穆尔]]
* [[满族]]、[[清朝]]
* [[满洲国]]、[[满蒙独立运动]]
* [[满洲地区君主列表]]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满洲| ]]
[[Category:中国地名]]
[[Category:俄罗斯地名]]
128,80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