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谌

增加 5,25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刘谌 (三国群将)| 圖像 = [[File:刘谌.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92to.com/51/201604/17/2464661458286557.jpg 原图链接]]]}}=刘谌(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刘谌(?—263年),[liú chén],益州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蜀汉昭烈帝 [[ 刘备 ]] 之孙,蜀汉后主 [[ 刘禅 ]] 第五子,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 景耀二年(259年),刘禅封其为北地王。景耀六年(263年), [[ 邓艾 ]] 军队兵临成都门下,其父刘禅决定投降,刘谌劝阻无效之后,自杀于昭烈庙。终年三十七岁 本 名: 刘谌  别 称: 北地王  所处时代: 三国时期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益州蜀郡  去世时间: 263年 =人物生平=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刘禅封刘谌为北地王。 [2]  景耀六年(263年)冬,邓艾兵临成都门下,刘禅接受谯周的建议准备向邓艾投降,刘谌愤怒地说:“国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自然会有亡国之灾,这时候应该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后的努力,为蜀汉的江山而死,这样也可以去见先帝了!”刘禅不听其言,仍然向邓艾投降。 [3] 刘谌为国家灭亡感到十分痛苦、悲愤,于是刘谌来到祭祀刘备的昭烈庙中痛哭,随后先将妻、子杀死,然后自杀。 =人物评价= [[陈普]]:何物谯周口似簧,几年汉帝手牵羊。纷纷蜀土祠诸葛,香火曾分北地王。 [[陈世崇]] :孔明之子瞻、孙尚战死,张飞之孙遵,赵云次子广亦战死,北平王谌哭于昭烈庙,先杀妻子乃自杀,魏以蜀宫人赐将士,李昭仪不辱自杀。禅不特愧于将士,亦且愧于妇人矣。 [[胡三省]]:曾谓庸禅有子如此乎。 [[郝经]]:呜呼!亲王义兼臣子,国有难,犹当死义,以先诸臣,先王所以封建宗子,而故维城也。 [[罗贯中]]:君臣甘屈膝,一子独悲伤。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 [4]  [[孙奇逢]]:考蜀之亡也,关氏后彝一门,歼于庞贼之手。外更得八人焉,北地王谌、武侯子瞻孙尚、张飞孙遵、赵云子广、傅彤子佥、李恢侄球,皆所谓不愧其先者也。 [[钟敬伯]]:北地王耻父之降,大哭祝庙,与妻子俱杀,曰:‘羞见基业弃与他人’,刘谌不愧于其祖,刘禅有愧于其子矣。 [5]  [[毛宗岗]]:独至后汉之亡,而刘禅虽懦,幸有北地王之能死,为汉朝生色。 [[康发祥]]:北地王谌慷慨激昂,洵贤王也。 《[[通鉴辑览]]》:北地王慷慨捐躯,凛凛有生气。=家族成员=祖父:汉昭烈皇帝刘备 [6]  祖母:昭烈皇后[[甘氏]] [6]  父亲:蜀汉后主刘禅 [6]  妻子:[[崔夫人]] [6]  兄弟:[[刘林]]、[[刘璿]]、[[刘瑶]]、[[刘琮]]、[[刘瓒]]、[[刘恂]]、[[刘璩]]、[[刘胤]]、[[刘辑]]、[[刘晨]]。=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刘谌出场于《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是刘禅第五子,自幼聪明,英敏过人,劝阻刘禅投降不成后悲愤不已,先杀妻儿,后来昭烈庙哭拜先祖,自杀于昭烈庙。 [4]  在民国文人周大荒所撰写的白话文章回体小说《反三国演义》中刘谌出场于《楼桑村树萎殒真王 柳城塞秋高来敌骑》,是刘禅第五子,自幼聪明,英敏过人,在洛阳继位,一统三国。  戏剧形象 戏剧《[[哭祖庙]]》中,魏军攻蜀,蜀后主刘禅不听儿子北地王刘谌的劝谏,决意降魏。刘谌怒而回宫,其妻崔氏听后,伏剑殉国。刘谌斩杀三子,继而赴“祖庙”哭祭,对先帝(刘备)灵位倾诉爱国之情后自刎。 [7]   影视形象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陈旭饰演刘谌=后世纪念=在四川成都武侯祠中刘备殿有一座刘谌雕像,下方檀木上刻有刘谌生平,以纪念刘谌自杀殉国、宁死不降的高尚情操。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蜀汉后主刘禅究竟有多少位亲生子?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蜀汉后主刘禅一生共有两位皇后、两位嫔妃,这四个女人一共为他生下七个儿子,虽然在帝王届中并不算“高产”,但却胜过其父刘备。那么刘禅的这七个儿子都是谁?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武侯祠刘备殿中,一旁陪祀的不是刘禅而是谁? 相比之下,北地王刘谌的表现担当与其父刘禅相比如同云泥之别。毛宗岗为其忠烈感动,留下了“独至后汉之亡,而刘禅虽懦,幸有北地王之能死,为汉朝生色”的评价,令后人无不感慨叹息。 =参考资料=1. 成都武侯祠数字化博物馆刘备殿介绍 .成都武侯祠[引用日期2016-08-21] 2. 《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二年夏六月,立子谌为北地王,恂为新兴王,虔为上党王。 3. 汉晋春秋曰: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遂送玺绶。 4.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2-10-28] 5. 汇评三国志演义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3-03-10] 6. 《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5-08-24] 7. 三国志 .中国古籍全录.2010-07-09[引用日期2012-08-30]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