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靖康之变

增加 9,44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0266335a2f434756873c1bf251766b24.jpg|缩略图|右|[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716/0266335a2f434756873c1bf251766b24.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157455868_627819  来自搜狐网]]]
[[File:201371814193618.jpg|缩略图|右|[http://www.qulishi.com/UploadFile/201371814193618.jpg  原图链接] [http://www.qulishi.com/huati/jingkangzhichi/  来自趣历史]]][[File:2013718142711.jpg|缩略图|右|[http://i.qulishi.com/UploadFile/2013-7/2013718142711.jpg  原图链接] [http://www.qulishi.com/huati/jingkangzhichi/  来自趣历史]]]
<p style="text-indent:2em;">'''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 {{NoteTag|北宋东京又称汴京,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宋先后共设有东、西、南、北四京,以东京为首都。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 其次,第一次围城战时,只有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到达开封城下,兵力有限,攻城的活动限于西、北两隅,有时蔓延到东北角,南面诸门则始终未受攻击。第二次围城时,金军两路合攻,四面合围,陷东京于彻底孤立。
* 再次,第一次围城以前,北宋朝廷在完颜宗望到达开封的前夕定下了战守之策。[[李纲]]被任命为亲征行营使和御营京域四壁守御使,取得主持战守的大权。而第二次围城时,李纲已经因为姚平仲劫寨失败一事和种师道一起被褫夺军权,宋钦宗把战、守、和的全权都授给宰相何?。何?一边迷信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一边派出枢密使冯澥到完颜宗翰军中求和,自以为双料保险,却不是守城之道。宋钦宗又临时派待罪在京的刘韐提举四壁守御,另外又以次相孙傅为守御使,事权不一,掣肘实多。孙傅和何?一样,把希望寄托在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身上。
[[File:201371814193618.jpg|缩略图|右|[http://www.qulishi.com/UploadFile/201371814193618.jpg  原图链接] [http://www.qulishi.com/huati/jingkangzhichi/  来自趣历史]]]
<p style="text-indent:2em;">第二次围城时,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增加到八万人,主要将领完颜阇母、完颜昌、刘彦宗等仍在军中,只有郭药师以燕京留守的名义,留驻燕京 [15] 。西路军仍以完颜宗翰、完颜希尹、完颜娄室三大将为主副帅,完颜银术可等战将都属麾下,汉人高庆裔,时立爱为谋主。完颜娄窒、完颜希尹两人轮流至潼关外督师阻止宋朝的西军勤王。西路军的总人数,原来与东路军相等,也是六万余人,经过长期的围攻太原,兵力不断补充,总数增加了一倍以上,这时除封锁潼关的五万人外,仍有七八万人参加第二次开封围城。计东西两路金军的兵力已超过十五万人,比第一次围城战增加了一倍半。而宋朝这边,第一次围城时开封原来的禁军加上西北陆续开来的勤王军,总数达到二三十万人。
<p style="text-indent:2em;">三月丁酉日(4月20日),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随后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人沿郑州北行,其中还有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等北返。史称“靖康之变”。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 战争结果 ==
=== 北宋灭亡 ===
<p style="text-indent:2em;">北宋灭亡后,已经退位的宋徽宗[[赵佶]]与北宋皇帝钦宗赵桓以及皇室、皇族、贵戚、近臣、各种工匠等14000多人,被押往金国。徽、钦二帝先后被囚禁在燕京(今北京)、中京(内蒙宁城县)、上京(黑龙江省阿城市)、韩州(辽宁省昌图县)等地,最后迁徙至五国城(黑龙江省依兰县)。徽、钦二帝在五国城囚禁的时间最长。钦宗后被迁往金上京及燕京,最终于被俘29年(1156年)后死于燕京。徽、钦二帝在金兵的押解下,一路北行,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从汴京到韩州期间,基本上处于辗转迁徙过程,到了五国城后,囚禁生活才稳定。天会十三年(1135年),徽宗由于8年的俘虏生活,有家不能归,有国不能回,精神上始终处于落魄他乡的压抑状态,再加上身患重病,于四月病故。 [16-17]
 
<p style="text-indent:2em;">靖康之变后,金朝授意宋在汴京的其余官僚议立伪政权。汴京的一些官吏、人民等向金军请求复立赵氏,被金军拒绝。经过反复商议,金军绝不允立赵氏,所以二月十一日,宋百官议立张邦昌。在金兵的压力下,十三日,留守司、开封府召集文武官员、僧道、军民并到宣德门集议拥戴张邦昌事。 [18] 南宋政权建立之后,李纲等议张邦昌僭逆及受伪命,要求给予处分。赵构将其流放于潭州(今湖南长沙),不久赐死,年四十七。张邦昌伪政权之亡,使金以傀儡政权统治宋之土地计划失败。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七月二十七日金太宗又下诏,立扶持宋朝降臣、原济南知府[[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 [19] 定都北京大名府,管辖黄河故道以南的河南、陕西地区,史称“伪齐”。天会十五年(1137年)十一月,金熙宗废除齐国, [20] 在汴京设立行尚书台,治理河南、陕西地区。
 
=== 宋室南迁 ===
<p style="text-indent:2em;">东京沦陷后,康王[[赵构]]于靖康元年(天会四年,1126年)十二月一日于相州建大元帅府,就任大元帅,此时金军早已攻占开封的城墙,北宋处于存亡危急之际,钦宗再次蜡书诏令赵构入援开封。赵构一面传檄河北各州府起兵会于北京大名府,于中旬派小部队南下汤阴(今属河南)作疑兵,自率近万军队出北门北上,经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踏河冰渡过黄河,到达大名。靖康二年(天会五年,1127年)正月初逃到东南方的东平府。二月下旬初,赵构等逃到济州。金军建立伪楚后,在济州的群臣即想奉康王赵构在济州称帝以重建宋朝,赵构采纳了宗泽的建议,前往作为宋太祖[[赵匡胤]]兴王之地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然后再即位当皇帝。赵构见时机成熟,遂于五月初一日(1127年6月12日)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后建都(行在所)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File:2013718142711.jpg|缩略图|右|[http://i.qulishi.com/UploadFile/2013-7/2013718142711.jpg  原图链接] [http://www.qulishi.com/huati/jingkangzhichi/  来自趣历史]]]
<p style="text-indent:2em;">高宗即位后,尊元祐皇后为元祐太后(后改隆祐太后,即孟宋高宗播迁形势 太后),任命[[黄潜善]]为执政、[[汪伯彦]]为枢密院长官,分别兼任统兵的御营使和副使,实际掌握军政大权。封原伪楚帝张邦昌为太保、郡王,并参决大事。随后任命主张抗金的名臣李纲为右相。高宗被迫表示:“朕当与卿等独留中原,训练将士,益聚兵马。 [21-22] 都城(开封),可守;虽金贼,可战。” [23] 同时将孟太后、六宫及卫士家属发往东南,作南逃的准备。当八月初孟太后等离开封府到应天府后,高宗已决定逃往江南地区,遂于八月初升黄潜善为右相,李纲虽同时升为左相,但十多天后即因反对逃往东南而罢相,任相仅两个半月,高宗随即令孟太后逃往江宁。九月,金军按照与伪楚的地界划分,逐渐分兵占领河北、河东州县,而被贬的伪楚帝张邦昌也于同月下旬被处死于贬地潭州。
 
<p style="text-indent:2em;">为了躲避金军可能的南侵,十月初一,高宗立即从南京应天府乘船南逃,同月末即逃到扬州。南宋的建立、伪楚的消灭与张邦昌被杀,违背了金太宗不立赵氏而立异姓为帝,作为附属国的条件。宋高宗还否定了北宋钦宗割让河北、河东两路并成为金朝属国的承诺,而且任命了河北招抚使与河东经制使以图收复两河地区,公然与金抗衡。金太宗随即于同年十二月下诏进攻南宋,但在战略上是采取会师河北进攻南宋,还是先取陕西,然后进攻南宋,金军将领意见不一。金太宗决定:“康王(赵)构当穷其所往而追之,俟平宋,当立藩辅如张邦昌者。陕右之地,亦未可置而不取。” [23] ,命娄室率西路金军,作为偏师,以进取陕西;左副元帅宗翰(粘罕)率军会合右副元帅宗辅(讹里朵)于濮阳(今属河南),组成东路金军,作为进攻南宋的主力,发动了南宋建立后金军第一次大规模南侵的军事行动。
 
== 战争影响 ==
 
=== 意识形态变化 ===
<p style="text-indent:2em;">中国妇女的节烈论,从靖康之变开始被宋代道学家所注重。因为北宋后宫嫔妃、宗室妇女全部被掳往北方为奴为娼。这个耻辱使道学家们舍弃了北宋时期重生存轻贞节的观念,转而大力提倡妇女舍生命保贞节。由于当时的环境,这种观念也逐渐被士大夫们所接受。到了明清之际,女性殉节的贞节牌坊日益增多,在生存与贞节之间,女性们只能选择后者。
 
=== 北方地区破坏 ===
<p style="text-indent:2em;">北宋的纺织业主要是丝织业,其次为麻纺织业。作为两税的 “丝帛”类的七类产品,有四种即绢、布、丝绵、紬,其中绢的数量最大,而北方的京东地区是产绢的集 中地,“契丹谓之绫州区,真是名 副其实的产绫地区”,占全国总量的百分之十六以上,但这两个地区恰恰是金军两次南侵的受害最严重的地区,这对于北宋的纺织业是个不小的损失。 [27] 北宋各种手工业作坊的规模和内部分工的细密程度,都超越前代。生产技术发展显著,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大为增加和改进。最杰出的要算是北宋时期的各种瓷器了。当时,烧造瓷器的窑户,遍布全国各地,所造瓷器各具特色。但是随着金军的两次南侵,制造瓷器的窑厂大都被毁,珍贵精美的瓷器大都被掳去金朝,技术高超的瓷器制造师傅也损失很多。北宋的铸钱业、采矿、冶炼业既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也受政府政策的影响,但“靖康之变”前后时期,政府根本无法正常运作。“朝令夕改,各州所造铜、铁钱不足往日之数”。在金军两次南侵过程中,北宋与西夏等国的互市贸易可以说备 受打击甚至无法继续下去,“少有蕃商舶船前来”。 [27] 靖康之变,金兵大举南下侵宋,北宋灭亡;取而代之的南宋,其统治范围狭小,仅仅只是秦岭淮河以南的江南地区,国土面积只是北宋的三分之二。南宋偏安东南,完全丢失传统农耕区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田赋收入大幅度减 少,财政开始倚重非农产业。 [28]
 
=== 经济重心南移 ===
<p style="text-indent:2em;">靖康之变客观上加强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随着金军的两次南侵,北方各民族人民的家园被毁,广大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出现了历史上又一次南迁的浪潮。靖康之变后,北方的经济重心已然受到很大影响,加之无数难民迁至南方,必然导致经济中心南移。在经济重心南移的同时,北方少数民族也不断融入汉族的生活区域中,南北方民族的生产技术互相借鉴,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也不断融合。总之,大量北方少数民族迁至南地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增加了南方的军事力量,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7]
 
== 战争评价 ==
* 《[[永乐大典]]》:靖康之变,耻莫大焉。仇雪耻,今其时矣。 [24]
* [[吕思勉]]:宋朝的灭亡,可以说是我国民族的文化,一时未能急剧转变,以适应于竞争之故。原来游牧民族以掠夺为生产,而其生活又极适宜于战斗,所以其势甚强,文明民族,往往为其所乘,罗马的见轭于蛮族,和中国的见轭于五胡和辽、金、元、清,正是一个道理。……试看宋朝南渡以后,军政的腐败,人民的困苦,而一部份士大夫反溺于晏安酖毒,歌舞湖山可知。 [25]
* [[胡绳]]:当金兵南下时,一路经过险关要津,全无宋兵抵御,使金人都叹息说,宋朝太无人了。足见当时宋朝军队的无能了。 [26]
 
== 史书记载 ==
* 《靖康稗史笺证》 [29]
* 《南征录汇》 [30]
* 《开封府状》 [31]
* 《呻吟语》 [32]
* 《青宫译语》 [33]
* 《宋俘记》 [34]
 
== 注释 ==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