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明实录

增加 20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明实录.jpeg|24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1661780226&di=19b8535d3229fc16df3399ecdca91b4e&imgtype=0&src=http%3A%2F%2Fimg11.360buyimg.com%2Fn1%2Fjfs%2Ft3850%2F238%2F3598504632%2F13426%2F58afecc6%2F589c94f3Ncff899be.jpg 原图链接][http://spu.jd.com/11298927561.html 来自 东京 的图片]]]
《'''明实录'''》是[[明朝|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本史籍。记录[[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三朝的史事。其中建文朝实录附于《[[太祖实录]]》中,景泰朝实录附于《[[英宗实录]]》中。全书共十三部,二千九百零九卷。纂修此书,系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章奏、批件等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员收辑的先朝事迹做补充,逐年记录各个皇帝的诏赦、律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 <ref>[https://www.zhonghuashu.com/wiki/%E6%98%8E%E5%AF%A6%E9%8C%84 明实录在线阅读],中华文库 </ref> 。明实录字数1600多万。
==成书经过==
明代体制,嗣君登极后,即钦定监修、正副总裁及纂修诸臣,编辑先朝《实录》。历朝开局修纂实录,均设监修、总裁、纂修诸官。礼部咨中外官署采辑史事,并派遣官吏、[[国子生]]等分赴各地访求前朝事迹,札送史馆。《实录》正式修成后,卷首列御制序,臣下进《实录》表,纂修诸臣姓名和纂修凡例等,誊录正、副二本,正本藏之宫中内府,副本藏之内阁,底稿于正式进呈前焚于太液池东芭蕉园。
[[嘉靖]]十三年(1534年)七月,明世宗下令修建皇史宬并将之前的各朝《实录》《[[宝训]]》重新工整抄写,到十五年,皇史宬建成,重抄的《实录》转藏于皇史宬。而原来藏于内府的《实录》,后来被大火焚毁(见《万历起居注》万历十六年二月至三月,万历让人去找内府本而没有找到。让宋坤传口谕:“恐世宗(将实录)请去西城万寿宫被灾”。)。藏于皇史宬的《实录》遂成为唯一正本 <ref>[https://weibo.com/p/230418b3770daf0102whtp 27《明实录》],微博,2016-9-30</ref>
万历十六年二月,万历皇帝为了阅读方便,命[[大学士]]申时行“自太祖起,累朝《训》、《录》都誊写装潢进览,有几部就进几部”。趁此机会,[[翰林院]]誊录官员和校对官员,开始转相抄录,各种传抄本才得以流传。申时行认为“旧本简秩繁多,今宜并省,不拘卷数”,而且抄录时内府旧本已毁,皇史宬正本又不能随便翻阅,因此申时行只能照内阁的副本誊写。但此时的内阁副本已经“时有污损”。因而本次这个本子[[质量]]不高。至万历十八年十二月,完工,共计进呈《实录》、《宝训》1928卷,装订为100函,藏于乾清宫,供[[皇帝]]御览。民间的抄本也基本出自这个系统,由于这个版本“不拘卷数”,导致这个版本与后来的正本,分卷不同。
<center>明宣宗竟在大明帝国盛世时逝世,而当时只有9岁的朱祁镇继位了!</center>
<center>{{#iDisplay:x30101dvlq4|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54 實錄]]
110,7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