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鱼腥草

增加 1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如需專業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鱼腥草'''(拉丁学名 :Houttuynia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草药性状: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 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鱼腥草
* 贮藏:置干燥处。
* 备注:
(1)鱼腥草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常与 [[ 桔梗 ]] [[ 鲜芦根 ]] 、瓜蒌皮、冬瓜子、生苡仁、 [[ 桃仁 ]] 、象贝等同用,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等症;与百部、鹅儿不食草、麦冬、蜂蜜等药配伍,可用于百日咳。用于热毒痈肿,可单味煎汤内服,也可用鲜草捣烂外敷。
(2)鱼腥草原名蕺菜,因它的新鲜净叶中有一股浓烈的鱼腥气,不耐久闻,故以气味而得名。一般人在未使用它的时候,往往顾名思义,以为此药气腥味劣,难以下咽。这是未经实践的原故。其实,此药阴干后,不但没有腥气,而且微有芳香,在加水煎汁时,则挥发出一种类似肉桂的香气;它煎出的汁如淡的红茶汁,仔细口尝,也有类似红茶的味道,芳香而稍有涩味,毫无苦味,且无腥臭,对胃也无刺激性。鱼腥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故前人用以治肺痈(肺脓疡)的要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本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用于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肠炎、腹泻等疾患,颇有疗效;本否又有利尿作用,故又可用于尿路感染、尿频涩痛。
<ref>[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y/yuxingcao.html 中医世家《鱼腥草》摘录《[[中国药典]]》]</ref>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