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查爾斯·奧古斯都·林白

增加 14,315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 | <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15334/cut-20140731105614-1059358858.jpg…”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
| <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15334/cut-20140731105614-1059358858.jpg/0" width="300" ><br>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br>[https://baike.sogou.com/v3846453.htm?fromTitle=%E6%9F%A5%E5%B0%94%E6%96%AF%C2%B7%E6%9E%97%E7%99%BD 圖片來源搜狗]
|-
|}
</div>

{{Infobox person
|name=查爾斯·奧古斯都·林德伯格
|caption=查爾斯·奧古斯都·林德伯格
|birth_date={{Birth date|1902|2|4|mf=y}}
|birth_place=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
|death_date={{Death date and age|1974|8|26|1902|2|4|mf=y}}
|death_place=美國[[夏威夷州]]{{link-en|哈納|Hana, Hawaii}}
|death_cause=
|nationality=[[美國]]
|occupation=[[飛行員]]、[[作家]]、[[發明家]]、[[探險家]]與[[社會活動家]]
|religion=[[信義宗]]
|education=[[西德維爾·佛瑞德斯學校]]<br/>{{link-en|雷東多聯合高中|Redondo Union High School}}
|alma_mater=[[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輟學)
|spouse=[[安妮·默洛·林德伯格]](Anne Morrow Lindbergh)
|parents=[[查爾斯·奧古斯特·林德伯格]]<br/>艾格林·林德伯格(Evangeline Lodge Land Lindbergh)
|children=[[查爾斯·林德伯格三世]]<br/>[[瓊·林德伯格]]<br/>蘭登·林德伯格<br/>[[安妮·林德伯格]]<br/>史考特·林德伯格<br/>瑞福·林德伯格
}}
'''查爾斯·奧古斯都·林德伯格'''({{lang-en|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又译'''-{zh-hant:林德伯格; zh-hans:林白;}-''',{{bd|1902年|2月4日|1974年|8月26日|catIdx=Lindbergh}})是一位著名[[美國]][[飛行員]]、[[作家]]、[[發明家]]、[[探險家]]與[[社會活動家]]。他於1927年駕駛[[單引擎飛機]][[聖路易斯精神號]](Spirit of St. Louis.),從[[紐約市]][[羅斯福飛行場]]橫跨[[大西洋]]飛至[[巴黎]][[巴黎-勒布爾熱機場]],成為歷史上首位成功完成單人[[不着陆飛行]]橫跨[[大西洋]]的人,並因此獲贈[[榮譽勳章]]。美國[[聖地牙哥國際機場|聖地亞哥林德伯格國際機場]]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 早年 ==
查爾斯·奧古斯都·林德伯格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是[[瑞典]][[移民]]的後代,在[[利特尔福尔斯 (明尼苏达州)|利特尔福尔斯]]成長。其父[[查爾斯·奧古斯特·林德伯格]](Charles August Lindbergh)是[[律師]],他從1907年至1917年擔任[[國會議員]],曾反對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因此受到批評<ref>Larson 1973, pp. 208–209.</ref>。其母艾格林·林德伯格是底特律[[卡斯技職高中]]的[[化學]]教師<ref>Larson 1973, pp. 31–32.</ref>。早年林德伯格曾對[[藥物]]有興趣。林德伯格後來畢業於[[華盛頓]][[西德維爾·佛瑞德斯學校]]<ref>Lindbergh 1927, pp. 19–22.</ref>與[[加州]][[雷東多高中]]<ref>Berg 1998, p. 22.</ref> ,他後來也移居到加州。他在1920年進入[[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就讀,但是後來於1922年2月停止[[機械工程]]的課程,開始參加了[[飛機師]]和[[機械師]]訓練<ref>Lindbergh 1927, pp. 22-25.</ref>。

==展開飛行生涯==

林白在1922年成為[[內布拉斯加州]]飛機公司飛行學校學生,並於1922年4月9日進行生涯首次飛行,當時[[教練機]][[駕駛]]為[[奧托·蒂姆]]<ref>Lindbergh 1927, p. 25.</ref>。林白於1923年5月進行生涯第一次單人飛行,地點是在[[喬治亞州]][[阿梅里克斯]]。他也購買了私人飛機[[柯蒂斯 JN-4]]({{lang|en|Curtiss JN-4 "Jenny"}}),並決定要獨自進行飛行。他在1923年於[[阿肯色州]]湖村完成生涯首次夜間飛行<ref>Lindbergh 1927, pp. 63–65.</ref>。

1924年3月19日,他開始隨[[美國陸軍航空隊]],接受一年的飛行員訓練<ref>Berg 1998, p. 73.</ref>。在畢業8天前,林德伯格在1925年3月5日經歷了嚴重飛行事故,他與另一架飛機在空中相撞,被迫[[跳傘]]逃生<ref>Lindbergh 1927, pp. 144–148.</ref>。

他在3月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後,成為一位[[航空軍事預備隊]]飛行師,成為[[少尉]]<ref>Moseley 1976, p. 56.</ref>。他於1920年代在[[聖路易斯線]]工作,在1925年11月晉升為[[中尉]]<ref name="American Aviator">[http://www.charleslindbergh.com/timeline/index.asp "Charles Lindbergh: An American Aviator."] ''charleslindbergh.com.'' Retrieved: February 15, 2010.</ref>。

1925年10月,林白進入[[聖路易]][[羅伯遜飛機公司]](RAC)工作,提供聖路易和[[芝加哥]]之間的服務,中繼站是[[伊利諾伊州]][[斯普林菲爾德]]及[[皮奥里亚 (伊利诺伊州)|皮奧里亞]](梅伍德場)<ref>[http://www.charleslindbergh.com/mystory/thompson.asp "Robertson Aircraft Corporation."] ''charleslindbergh.com.'' Retrieved: February 15, 2010.</ref>。林白繼續CAM-2的總飛行師,直到1927年2月中旬為止。當時他前往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監督[[聖路易斯精神號]]的設計和建造<ref>Lindbergh 1953, p. 79.</ref>。

== 首次單人不着陆橫跨大西洋飛行 ==
1927年5月20日,林德伯格駕駛[[單引擎飛機]]聖路易斯精神號(機型為[[萊安NYP-1]]),從[[紐約市]]羅斯福飛行場起飛,目的地是[[巴黎]],準備飛越[[大西洋]],進行不着陆單人飛行。在接下來的33.5小時中,林白面臨許多挑戰,包括以10,000英尺(3,000米)的高度掠過兩個[[積雨雲]],也在10英尺(3.0米)的高度飛越海面。他曾在[[霧]]中迷航好幾個小時。查爾斯·奧古斯都·林德伯格僅靠著[[天文航海技術]]及[[航位推算法]](Dead reckoning)來引導飛行方向<ref>Lindbergh 1927, pp. 218–222.</ref>。

他於5月21日22:22順利抵達[[巴黎-勒布爾熱機場]],守候在當地的觀眾估計有150,000人之多。林德伯格在警察及軍隊的保護下才得以從人群中脫身<ref>Lindbergh 1927, pp. 224–226.</ref>。林德伯格立刻成為世界著名的人物,更因此獲[[奧特洛獎]](Orteig Prize)。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在[[歐洲]][[法西斯主義]]盛行時,林德伯格數次奉美軍之命往[[德國]]。1938年,[[赫尔曼·戈林]]授林德伯格德國榮譽勳章,林德伯格接受,表示了林德伯格和[[納粹]]親近。林德伯格更拒絕將勳章交還德國,聲稱這樣做是對納粹首領「不必要的侮辱」。

[[納粹德國]]展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林德伯格得到[[孤立主義]]和親德國政治派系的支持。林德伯格於1940年末成為是[[美國第一委員會]]發言人,然後很快就成為最具份量的發言人<ref>Mosley 1976, p. 257.</ref>,在紐約市[[麥迪遜廣場花園]]和[[芝加哥]][[士兵球場]]的演說吸引無數觀眾。1941年1月23日,林德伯格在國會前提案建議美國和[[希特勒]]建立中立關係。1941年9月11日在[[愛荷華州]][[迪莫伊]]的一個集會中,林德伯格批評[[猶太人]]背後操縱,要美國加入[[同盟國]]。他同時表明他認為[[美籍猶太人]]不太愛國。雖然林德伯格不曾將其勳章交還,但當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質問其忠誠時,林德伯格从[[美國陸軍航空團]]辞职。

可是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後,他想回到航空團,卻得不到同意。結果他一直以[[平民]]顧問協助二戰中的美國。美國[[陸軍航空隊]]雖然與他合作,林德伯格以他的經驗提供其他飛行員如何進行長距離飛行以及延長飛機的航程,他並且以平民的身分飛行過50次的戰鬥任務,其中一次還擊落過一架日本戰機,只是這個紀錄當時沒有公開。

== 晚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居住在[[康乃狄克州]],同時擔任[[泛美航空]]及[[美國空軍]]的顧問。1954年[[艾森豪威尔]]將林德伯格晉升為[[准將]]。之後林白知悉有一個研究火箭的團隊,立刻予以金援,並替其謀得美國軍方高層的眼界,這個研究團隊的領導者即是「美國火箭之父」[[戈達德]]。

1953年,他出版[[自傳]]《[[聖路易斯精神號]]》。這本書後來獲得了1954年[[普利茲獎]]<ref name="pulitzer">[http://www.pulitzer.org/awards/1954 "1954 Winners."] ''The Pulitzer Prizes''.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11.</ref> ,2004年[[太空船1號 16P]]({{lang|en|SpaceShipOne flight 16P}})將《聖路易斯精神號》送上太空。從1960年代開始,林白參與保護[[瀕危物種]]運動,例如[[座頭鯨]]和[[藍鯨]]<ref>Bower, Bruce. [http://www.thefreelibrary.com/The+strange+case+of+the+Tasaday:+were+they+primitive+hunter-gatherers...-a07593059 "The strange case of the Tasaday: were they primitive hunter-gatherers or rain-forest phonies?"] ''Science News'', May 6, 1989.</ref>。

1968年12月,他在歷史上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前一天,訪問了[[阿波羅8號]]的成員。1969年7月16日,林白與前瑞安飛公司總裁[[T·克勞德·瑞安]](曾建造聖路易斯精神號)在[[卡納維拉爾角]]觀看[[阿波羅11號]]發射<ref>"Private Pilot Textbook GFD." ''Jeppesen''. Retrieved: January 19, 2011.</ref>。

晚年,林德伯格移居到[[夏威夷]][[毛伊岛]]生活。他在1974年因[[淋巴癌]]去世<ref>[http://www.cancersupportivecare.com/plan.html "Choosing Life: Living Your Life While Planning for Death: Charles Lindbergh."] ''cancersupportivecare.com.'' Retrieved: January 19, 2011.</ref> ,葬於{{lang|en|Palapala Ho'omau}}教堂。

== 家庭生活 ==
林德伯格的[[妻子]]是[[作家]][[安妮·默洛·林德伯格]](Anne Morrow Lindbergh),他們在1929年結婚,共育有六名子女。其長子[[小查尔斯·奥古斯特·林德伯格]]在1932年新澤西家中被[[綁架]],最初兇手要求五萬美金贖金,後來提高到七萬。但是最後小查爾斯·林德伯格遭到撕票,該案件震驚美國,被視為「世紀犯罪」。記者H·L·門肯將之形容為「耶穌復活以來最重大的犯罪」<ref>Newton 2012, [http://www.mcfarlandbooks.com/book-2.php?id=978-0-7864-6620-7 p. 197.]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204202216/http://www.mcfarlandbooks.com/book-2.php?id=978-0-7864-6620-7 |date=2017-02-04 }}</ref>。兇手後來被認定是一位德國的移民[[布魯諾·豪夫曼]]({{lang|en|Bruno Richard Hauptmann}}),他最終被判處[[死刑]],1936年4月3日於[[紐澤西州立監獄]]執行<ref>"Hoffman Carries Fight to Critics; Insists Lindbergh Case Not Fully Solved."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6, 1936, p. 42.</ref>,但許多人相信他只是倒霉的替死鬼。英國[[偵探小說]]作家[[阿嘉莎·克莉斯蒂]](Agatha Mary Clarissa Christie)據此疑案發揮寫成《[[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林德伯格從1957年開始至到逝世之前,一直和比他小24年的[[德國]]帽子製造者{{lang|en|Brigitte Hesshaimer}}存在親密關係。他們育有三名子女,但是一直將掩蓋這件事情,甚至其子女也不知父親的真實身分。女兒{{lang|en|Astrid}}後來閱讀到雜誌上有關林德伯格的文章,並發現林德伯格寫給{{lang|en|Hesshaimer}}的一百多封[[書信]]。她在{{lang|en|Hesshaimer}}和安妮·林德伯格都去世2年後,於2003年將此事件公開。

2002年,查爾斯·奧古斯都·林德伯格的孫子埃里克·林德伯格為了紀念林白成功飛越大西洋75年,重複了一次林德伯格1927年橫跨大西洋的飛行路線<ref>Silverman, Steven M. [http://www.people.com/people/article/0,,623920,00.html "Another Lucky Lindy Lands in Paris."] ''People,'' May 3, 2002. Retrieved: January 22, 2011.</ref>。

== 相關作品 ==
* [[菲力浦·羅斯]]的虛構歷史小說《[[反美陰謀]]》({{lang|en|''The Plot Against America''}})。
* 1957年導演[[比利·懷德]]的傳記電影《[[林白征空記]]》(原名{{lang|en|''The Spirit of St. Louis''}},即聖路易斯精神號;又譯《壯志凌雲》),由另一位真實的空軍英雄[[詹姆斯·史都華]]主演。

==參考==
{{reflist|2}}

==參考文獻==
{{refbegin}}

* Lindbergh, Charles A. ''Charles A. Lindbergh: Autobiography of Value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7. ISBN 0-15-110202-3.
* Lindbergh, Charles A. ''Spirit of St. Louis''. New York: Scribners, 1953.
* Lindbergh, Charles A. ''The Wartime Journals of Charles A. Lindbergh''.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0. ISBN 978-0-15-194625-9.
* Lindbergh, Charles A. ''"WE"'' (with an appendix entitled ''"A Little of what the World thought of Lindbergh"'' by Fitzhugh Green, pp.&nbsp;233–318). New York & London: G.P. Putnam's Sons (The Knickerbocker Press), July 1927.
{{refend}}

== 外部連結 ==
* [http://www.lindberghfoundation.org/ Lindbergh foundation]
* {{Find a Grave|629|work=Claim to Fame: Medal of Honor recipients|accessdate=June 17, 2009}}
* {{IMDb name|id=0511421}} Retrieved: June 17, 2009.
* The [http://www.mnhs.org/library/findaids/P1675.xml Lindbergh Family Papers, including some materials of the famous aviator, are available for research use at the Minnesota Historical Society]
* [http://www.mnhs.org Minnesota Historical Society]
* [http://collections.mohistory.org/search/custom_search?reset=1&text=Lindbergh&images_only=1 Lindbergh Related Items in the Missouri History Museum Collection]
* [http://www.theamericanstoryteller.com/story-details.cfm?story=289 Listen to the story of Charles Lindbergh online – The American Storyteller Radio Journal]
* [http://www.georgiaencyclopedia.org/nge/Article.jsp?id=h-3125&sug=y/ Lindbergh's first solo flight]
* {{lang|en|Pat Ranfranz}}:[http://www.charleslindbergh.com/ {{lang|en|CharlesLindbergh.com}}]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9/Charles_Lindbergh_flight_to_Brussels.ogg 林德伯格從巴黎到比利時的飛行,慶祝他跨大西洋的飛行]

{{Time Persons of the Year 1927–1950}}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Lindbergh, Charles}}
[[Category:美國飛行員]]
[[Category:普利茲獎獲獎者]]
[[Category:美國陸軍榮譽勳章獲得者]]
[[Category:美國空軍准將]]
[[Category:時代年度風雲人物]]
[[Category:瑞典裔美國人]]
[[Category:密西根州人]]
[[Category:美国探险家]]
2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