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弢

增加 1,95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人物轶事==
<big>藏书丰富</big>
巴金曾这样评价唐弢的藏书:"有了唐弢先生的藏书就有了现代文学馆的一半"。唐弢收购、保存至今的藏书多达四万余册,绝大部分为现代文学书籍,其中不乏价值奇高的初版本和毛边本。据现代文学馆的统计,唐弢藏书总计4.3万册,其中杂志1.67万种、图书2.63万种。这其中,难得一见的一级品多达141种。
<big>嗜书如命</big>
唐弢的嗜书如命,在现代文学家中是出了名的,这一点对与他交往过的人来说自然是显见的。沈絜云回忆说,唐弢和她结婚不久,一次外出,走过一个有好几
个小马路的交叉口,唐弢忽然说:"这里有个卖旧书的地方,我进去看一看,十几分钟就出来,你在这里等我一下。"沈絜云只好由他去。不料唐弢进了书店后,一头扎进书堆,竟忘了外面还有等他的人,仔仔细细淘起书来。沈絜云在外面等得着急,无奈那条小马路的门面上并没有旧书店,只有好几条弄堂,想找人也没处找去,只好徒呼奈何。一个多小时后,唐弢才突然想起在外头苦候着他的新婚妻子,从书店里出来。爱书未必甚过爱妻子,唐弢完全是沉浸其间达到忘我境界了。沈絜云说,藏书人都是书迷,都是书痴,古今中外无一例外,以唐弢的收藏之富,其痴其迷是可以想见的。
唐弢先生自上世纪40年代起更以"晦庵书话"的写作闻名于世,故而,书肆搜求、冷摊偶得、作者题赠、友人转馈,积之时日,自然藏有诸多初版本、毛口本、题赠本、签名本,成为新文学珍品渊丛之一。
《唐弢藏书--签名本风景》即为作者从唐弢先生所藏600余册签名本中精选出105种,汇集成书,以飨广大新文学爱好者及藏家,可谓蔚为大观。关于新文学作
品图志一类的著述,已多有所见,而此书另辟蹊径,择取贴近藏书家以书传情与审美心境的新视角,就晦庵藏书中,或原有签名,为后来觅购;或作者题赠,为唐弢先生精心收藏;或作者转赠,留有笔墨手迹者,选其封面、扉页或版权页,四色印刷,辅以关于作品内容和作者、受赠人相关情况的导读性文字,使读者步入那呈现历史风貌的原生态情境,浏览、触摸和品味那些隐含于薄薄册页中充满人情味的美丽和温馨。
本书收录作家珍贵签名本105种,其中赠与唐弢先生签名本的有巴金、茅盾、施蛰存、黄裳、钱钟书、楼适夷、郑振铎、夏衍、张天翼、叶圣陶、曹禺、丁玲、
叶圣陶、曹禺、丁玲、赵家璧、骆宾基、戈宝权、傅雷、阿英、姚雪垠、柯灵等诸多知名作家。除此以外,本书收录的其他签名本还有:刘半农赠孔德学校的《扬鞭集》,汪静之赠周作人的《寂寞的国》,梁实秋赠萧公权的《骂人的艺术》,曾朴、虚白赠张若谷的《肉与死》,王礼锡赠屈武的《去国草》,萧三赠元任的《萧三的诗》,田间赠柳倩的《未名集》,李鲁人赠吴文藻、冰心的《我们的手》,臧克家赠茅盾的《国旗飘在雅雀尖》,阿英赠叶圣陶的《桃花源》,朱维基、芳信赠林徽音的《水仙》,以及周作人《药味集》等等。这些签名本见证着一位藏书家几十年的辛劳,也见证着作家间的深情厚谊,可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big>藏书捐赠</big>
唐弢逝世后,夫人沈絜云按照他的遗愿,把所藏四万余册珍贵书刊悉数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喜不自胜,称展示的唐弢藏书精品"相当精彩,观之令人晕倒"。唐弢藏书中,最富特色的两种是初版本和毛边本。初版本书籍相当多,仅展出的就有近百种,重要的有《鲁迅自选集》、《老张的哲学》。《老张的哲学》在旧书市场上并不少见,可初版本就不容易找着了,唐弢收藏的这一本红色镶条朱彩灿然,品相极佳,殊为难得。收藏毛边本的习惯可能跟鲁迅先生不无关系,鲁迅好书,尤好没有经过机器裁切的毛边本。唐弢青年时代起和鲁迅有大量接触,受其影响,也喜欢毛边本。他所收藏的书中有近百种为毛边本。
== 人物评 唐弢身为文学家,在文学书籍的选购上也很有独到之处,他购买、保存书籍是以他独到的眼光、深厚的学养及满腔的心血来完成的。藏书中,我们看到有大量20世纪初年出版的图书和杂志。如长沙王运长书局1901年出版的小仲马著、林纾、王寿昌译《巴黎茶花女遗事》,上海南昌普益书局1903年出版的雨果著、苏曼殊、陈独秀译《惨世界》,鲁迅1914年捐资由金陵刻经处刻印的两卷《百喻经》([印]僧伽斯那著、[日]求那毗地译),都是极其珍贵的藏品。杂志中不乏 ==夏衍:"田汉 值连城、最早的创刊号,如新小说社1902年出版的《新小说》第一期,浙江 志走过来 乡会1903年出版的《浙江潮》创刊号,上海商务印书馆1903年出版、李伯元编辑的《绣像小说》第一期等。以唐弢收藏 道路是曲折 绝版书、孤本书、初版本、毛边书等 坎坷 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 ,但是 藏书专家, 获得"中 家民族,对 现代 文学 艺术所作出 第一藏书家" 贡献却是灿如金玉, 称号显然丝毫 可磨灭的 为过誉 "
夏衍唐弢先生长眠之地:"田汉是现代的关汉卿,我私下把他叫做中国的'戏剧魂' 北京昌平凤凰山陵园 "
苏叔阳:"田汉是在"五四"运动中产生的一位文化巨人。"
 
黄仁宇:"为什么田汉会值得这么多环境背景不同的人敬爱?因为他给人们带来乐观自信和希望。他的赎身洗罪,不待神力,也不待将来,用不着内向。他的人生,就是一座大舞台,到最后总结的时候,台上台下都参加了一项群众运动,立即得到心灵的解放。"
 
"
== 人物影响 ==
折叠文艺影响
田汉作为我国戏剧领域的改革者对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早在1927年,田汉创办了南国社,为我国现代戏剧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戏剧人才,同时田汉领导的南国社也创作了大批优秀的戏剧作品作品,如田汉本身所创作的《灵光》、《湖上的悲剧》和《苏州夜话》等,这些戏剧极大的丰富了20世纪20年代的戏剧文学,同时增强了戏剧在当时的文艺影响。同时田汉是我国戏曲事业的最早也是贡献最大的改革者之一,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戏曲的"三改理论",在此理论下田汉领导同时也亲身整理改编了我国的传统戏曲剧目,其中他亲自考察的京剧剧目就达900多个,他为这些剧目书写了许多精辟精彩的分析指导,为戏曲改良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方向。田汉也是我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的第一个电影剧本《翠艳亲王》写于1925年,是我国最早的电影剧本之一。同时他为我国的电影创作了许多先例,如为电影插入大量音乐作为插曲和片头曲片尾曲,田汉为这些曲子写词,其中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了我国国歌,被代代传唱,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 政治影响 ==
1930年田汉领导发起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职务,领导和推动了工人剧运的发展。左翼戏剧运动为后来话剧向职业化、实用化过渡准备了条件,为中国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初步开拓了道路,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人才。同时由他创作歌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广泛传唱于抗日战争时期,鼓舞了抗战士兵,后来该曲也成为了我国国歌,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 纪念故居 ==
长沙故居
该故居位于长沙县果园镇田汉村,住居始建于1820年。田汉从出生起直至10多岁前往省城求学前一直居住于此。2005年,故居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2007年7月10日长沙市政府公布其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 北京故居 ==
该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地区东四北大街路细管胡同9号。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戏剧家协会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田汉购置了此宅。田汉自1956年开始在此居住,直至去世。1986年6月该故居被东城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上海故居
该故居位于上海瑞金二路409弄内。是田汉1927年起开始在此居住,该故居也是田汉领导的南国社正式成立后的社址。田汉在此发起和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直至1930年秋,为逃避国民党的追捕,田汉才离开此处。
== 参考文献 ==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