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翁正春

增加 89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约公元一六二四年前后在世)初名允桩,字克生,金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熹宗天启中前后在世。 | = 翁正春 | 出生地 图像 = 金华 [[File:翁正春7c.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b377ec7af1b3557c.jpg?size=268x201 原图链接] 称= [https://baike.so.com/doc/5836059-6048889.html 允桩来自360百科]]]| 去世时间图像说明 = 1626年 翁正春 |center| 出生 时间日期 = 1553年 | 所处时代出生地点 = 明朝 福建福州| 字 号逝世日期 = 克生1626年| 民族族群国籍 = 汉人 中国|  1基本资料 2个人简介 3 别名 = 姓起源 == 1基本资料 ==    姓名: 允桩, 正春  性别:男  出 年月:1553年  朝代:明朝  籍贯:福州,翁兆震|   民族:汉族   职业 :诗人 = 太子少保 == 2个人简介 =| 知名作品 = 《南宫奏疏》、《青阳集》 }}   ''' 翁正春'''(1553~1626年)初名允桩,字克生,金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熹宗天启中前后在世。明末纵游江湖。工诗,殊多哀厉之音,正春诗有《益斋存稿》—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字兆震,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明万历七年(1579年)举人,任延平府教授,转龙溪教谕。万历二十年(1592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历春坊中允,主顺天乡试,进庶子,擢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知贡举,升礼部左侍郎,主持部事,充日讲官。上“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下,重贤才,慎财用,惜民命,重边防”八箴,皇帝不予采纳。又上疏议科场舞弊,反被劾徇私,奏请辞职,不许。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改吏部左侍郎,詹事府日讲官。再以母老侍养告归。天启元年(1621年)起为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实录副总裁。天启四年(1624年),左副都御史杨涟疏劾魏忠贤,正春亦上疏揭发,被诘责,遭魏忠贤报复,再次疏请辞归,获准,加太子少保,赐传车回里。卒谥“文简”。有《南宫奏疏》及《青阳集》传世。
== 3翁姓起源 人物简介 ==翁正春(1553~1626年) 明末纵游江湖。工诗,殊多哀厉之音,正春诗有《益斋存稿》-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字兆震,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明万历七年(1579年)举人,任延平府教授,转龙溪教谕。万历二十年(1592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历春坊中允,主顺天乡试,进庶子,擢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知贡举,升礼部左侍郎,主持部事,充日讲官。上"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下,重贤才,慎财用,惜民命,重边防"八箴,皇帝不予采纳。又上疏议科场舞弊,反被劾徇私,奏请辞职,不许。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改吏部左侍郎,詹事府日讲官。再以母老侍养告归。天启元年(1621年)起为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实录副总裁。天启四年(1624年),左副都御史杨涟疏劾魏忠贤,正春亦上疏揭发,被诘责,遭魏忠贤报复,再次疏请辞归,获准,加太子少保,赐传车回里。卒谥"文简"。有《南宫奏疏》及《青阳集》传世。
==   翁(Wēng)姓源出有:明史记载 ==   1、来源于周朝时期的姬姓 翁正春,字兆震 属西周昭王后代 侯官人 翁氏大致始于公元前1052年-公元前1002年间的西周昭王之时 万历中 周昭王是周武王的曾孙,翁氏的始祖则是周昭王的庶子 为龙溪教谕 相传昭王幼子生下时双手紧握 二十年 别人掰不开 擢进士第一 惟昭王去掰 授修撰 应手而开 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九月 拜礼部 掌纹路如篆书的“公”字 侍郎 右手掌纹如篆书的“羽”字。周昭王于是给幼子取名为“翁”。翁的后 也以翁为自己的姓 吴道南署部事   2、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史料及《元和姓纂》的记载,周昭王的庶子食采于翁山(今浙江省定海东, 说广东省翁源) 其子孙以邑名为姓,世代相袭。又《姓氏考略》也指出:“周昭王庶子 日有 采于翁山 因以为氏 正春极言阙失 望出钱塘 不报   3、上古夏朝 明年秋 启为夏王 万寿节 有贵族翁难乙 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 相传为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得姓始 :翁弘。据史料记载 翁姓始祖系西周王朝周昭王的庶子 振国纪 出生三朝仍两手握拳 信臣僚 旁人掰不开 宝贤才 周昭王一掰即开 谨财用 见左手手纹象个公字,右手手纹象个羽字,合起来成个翁字 恤民命 重边防。帝不省。吉王翊銮请封支子常源为郡 即赐姓翁取名弘,翁姓始祖即翁弘 翁弘始居梁原城,后 正春言翊銮之 任楚国左丞,死 在《宗籓条例》已定之 谥号端明王 弘公墓葬梁原城五里,坟前华表、石犀、石象、石虎、石豹、石鹿等七十二件排列墓前两旁 其支庶宜止本爵 梁原城在今甘肃灵台县梁原 乃授 国将军。王贵妃薨 梁原离古时周朝初期活动区域周原、岐山及后耒建都的镐、宗周、丰 卜葬 史料记载也许是真的 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 但因距今二三千年痕迹是否尚存就不 而知了 吉。中官难以烦费 人们寻根问祖 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 却说法不一 他日国母也 烦请灵台、梁原的有关部门了解一 奈何以天 ,如确有其事,请连同照片在网 俭乎?"奏 刊出,除了为翁姓做了一件大好事之外 能还将为当地引耒一股不大不小的寻根问祖旅游热呢 由此可见 代王欲废长子鼎渭,立次子鼎莎 翁氏大致始于公元前1052至1002 朝议持二十余 之间的西周昭王之时 周昭 正春集众议上疏,鼎渭卒得立。琉球中山 是周武王的曾孙 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 翁氏的始祖则是周昭王的儿子。如此一来 贡物多倭器 翁氏的来龙去脉 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 毋俾入朝。"帝 更加一目了然。故翁氏后人尊翁弘为翁姓的得姓始祖
词条标签: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汤宾尹、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未几,卒。崇祯初,谥文简。
人物 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末诗 一代,科目职官冠廷对者二 ;鼐以典史,正春以教谕云。
2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