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告子

增加 22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告子.jpg|260px|缩略图|右|<big>孟子-告子</big>[https://cdnimg103.lizhi.fm/audio_cover/2018/01/20/2648285845875431943_320x320.jpg 原图链接][https://www.lizhi.fm/93410715/2648285845875578886 来自 荔枝 的图片]]]
'''告子''',一说名不害。东周战国时[[思想家]]。曾受教于墨子,有口才,讲仁义,曾和孟子辩论人性问题,认为人性“ 无善无不善”;主张“食色,性也”。赵岐 <ref>[http://www.guoxue123.com/new/0002/ljwx/0528.htm 赵岐],国学导航</ref> 在《[[孟子注]]》中说,告子“兼治儒墨之道”。由于孟子在人性问题上和他有过几次辩论,所以他的学说仅有一鳞片甲记录在《孟子·告子》中,这些记录都很重要。
==人物简介==
又一回辩论中,告子说:“生之谓性(生来如此的就是性)。”孟子反辩说:“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白羽之白,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告子都答说“然”。告子对性这样的理解是不错的,因为不同[[东西]]的白都是不同东西相类似的一种性。但孟子却把话头一转说:“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孟子这样说话完全不顾逻辑,因为不同的东西可以有某种相似的性,但并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所有的性都是相似的。
在又一次辩论中,告子说:“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告子认为食色是性,这是一个正确的根本命题。他说:“义,外也”,也是正确的。至于仁内之说则有问题。但孟子对仁内之说并没有表示反对,对义外之说则极力反对。至于食色是性则孟子并没有表示异议。总之,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的见解并没有被批倒。但除仁内之说不对外,告子也还只知道“[[生性]]”而不知“[[习性]]” <ref>[https://www.kekeshici.com/guji/mengzi/quanwen/35500.html 《孟子·告子上》],可可诗词,2018-11-24</ref>
在中国古代众多论性的善恶的思想家中,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是比较正确的。但告子的思想一直被贬抑,直到清代后期的[[龚自珍]]才特别把它提了出来,并加以发扬。
<center>{{#iDisplay:h0777hjnl34|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思想家]]
251,3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