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無編輯摘要
[[File: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jpeg|320px|缩略图|右|<big>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big>[http://www.cas.cn/jg/jgyqfc/201007/W020100723517735602253.jpg 原图链接][http://www.cas.cn/jg/jgyqfc/201007/t20100723_2909923.shtml 来自 中国科学院 的图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英语:Shanghai Institute of Micro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上海微系统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家主要关注半导体材料和器件、集成电路、超导等领域的专业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直属正局级单位,其前身为1928年正式创立于上海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 <ref>[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8/301645.shtm 光明日报:中科院启动“率先行动”计划],科学网,2014-8-20 </ref> 将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定位为卓越创新中心。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级科技人员105人。
==历史==
1927年11月20日,蔡元培主持召开中央研究院筹备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大学院中央研究院组织条例》并决定优先筹备设立理化实业研究所等四个研究机构。理化实业研究所分为物理组、化学组和工程组,主要关注基础科学研究,但也包括实用的工程学。1928年6月9日,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务会议在上海召开,蔡元培宣布中央研究院正式成立 <ref>[http://www.huaxia.com/qqla/csdh/nj/2008/03/917717.html 蔡元培与中央研究院],华夏经纬网,2008-03-06 </ref> 。院务会议之后不到一个月,理化实业研究所筹备工作即宣告完成。事实上,理化实业研究所正式成立之时就分为物理、化学和工程三个研究所,由周仁出任工程研究所所长。起初三个研究所合设于上海市霞飞路899号办公,后又一同搬至白利南路理工实验馆。抗日战争期间,工程研究所迁往昆明。1945年更名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工学研究所。1946年,工学研究所返回上海理工实验馆开展工作,钢铁研究部分留在昆明成为工作站。
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中国科学院开始接收中央研究院工学研究所。1950年,中央研究院工学研究所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是中国科学院最初的15个研究所之一。1953年,改名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5年开始筹建长沙分所,后独立为中国科学院矿冶研究所。1959年陶瓷部分调出成为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研究所,昆明工作站独立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冶金陶瓷研究所。
<center> 上海微系统所-微时光 </center>
<center>{{#iDisplay:v30027sqzuk|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246,62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