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粤曲

增加 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粤曲'''源自[[粤剧]]清唱的表演方式,经过了[[清朝]]时期,结合了[[岭南]]一带的[[大调]]、小调、粤讴、 [[ 龙舟歌 ]] 、[[木鱼歌]]、[[南音]],以[[音乐]]伴奏,唱说戏文的表演艺术。清[[道光]]年间,大八音班在岭南一带把粤剧以唱说方式表演给听众。同治年间,被称为“瞽目师娘”或者“瞽姬”的失明女艺人主导了粤曲。现代粤曲始于[[民国]]初期,“女伶”开始登上曲坛,诞生了一大批名伶,造就了粤曲的盛世<ref>[https://www.sohu.com/a/312565127_120045188 荔湾丨西关城事:活跃在粤曲成熟期的“师娘”和“女伶”,西关处处有她们的身影] ,搜狐,2019-05-08</ref>。粤曲与粤剧互相吸收音乐的养分,在1930至1940年代非常流行。
==沿革==
===女伶时期===
民初粤剧开始改革,粤曲也紧随其后。同时期唱片业的崛起促使听众对新腔口新曲的需求。粤曲也从个人表演变成组合表演。分工清晰,每人负责自己的岗位。这个时期著名的唱家有熊飞影、小明星、张月儿、徐柳仙、张琼仙等等。其实同时期,来自江门的男艺人如邝新华、丘鹤俦、蛇仔利、陈非侬仍然很受欢迎。1920年代,[[广州]]、[[佛山]]、新会、[[ 香港]] 等地涌现很多茶楼、[[茶馆]]、茶室、凉茶店,譬如佛山的芳园茶室、富如楼。这些地方成了她们的表演场地。
1930至1940年代, [[ 香港 ]] 茶楼竞争进入白热化,茶楼开始在晚上开设歌坛,长期邀请伶人演唱粤曲<ref>[http://www.gzlib.gov.cn/gzrw/151614.jhtml 名伶篇·熊飞影人生悲苦,才情总被雨打风吹去],广州图书馆 ,2007-10-16 </ref>。后来附设歌坛的茶楼多达30几家,譬如如意、富隆、平春、添男、大观、莲香楼、高升等等。当年高升大茶楼曾聘请女伶梁瑛演唱粤曲,并且另聘[[乐师]]伴奏。
==参考文献==
36,81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