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浦北县

增加 16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特色节庆===
==== 穷鬼日====
正月初三俗称“穷鬼日”。是日,解放前,浦北县境民间习惯搞清洁卫生,备户人家清洗 [[ 衣服 ]] ,打扫 [[ 垃圾 ]] ,以示“送走穷鬼”。解放后,是日仍大搞清洁卫生,沿习。
==== 土地诞====
解放前,浦北县境内大多村庄的 [[ 农民 ]] 均在村庄附近一棵大 [[ 榕树 ]] 下,立上“土地神”,俗称“社公”,有的还设有“社田”。农历二月初二日为土地诞,俗称“社日”。是日,当地大多农民备办鸡或肉及米饭拜祭“社公”;六硍、平睦、乐民等镇的居民。每逢“社日”,集体备办全猪、全羊 [[ 祭祀 ]] “社公”,并舞狮、抢炮头(抢花炮)拜祭“社公”。解放后,取缔“社田”、倒毁“社公” 。20 。[[20 纪80 纪]]80 年代,个别村庄有复立“社公”的现象。
==== 观音诞====
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诞。是日,解放前,浦北县境内有部分妇女,习惯以 [[ 糯米饭 ]] 、片糖供奉私自设在房里的观音偶像,以示求子祈福。解放后,该日供奉观音的活动已消失;但仍有吃糖拌糯米饭者。
==== 上已节====
农历三月三日为“上已节”。解放前,浦北县境的南部各乡农民于是日习惯做鸡屎藤(米壹),有的还采 [[ 枫叶 ]] 和红蓝草混墨糯煮成“红蓝饭”作饭餐;北部各乡群众,则煮红蓝饭,和成块熟猪肉带到田边祭“田头公”,以祈稻谷丰收。解放后,在该日祭“田头公’’已废,但部分群众吃红蓝饭、鸡屎藤(米壹)仍沿袭。
==== 灶君日====
农历十二月廿三日为灶君日,解放前,浦北县境民间俗称“送灶君日”。传说是日灶君上天向 [[ 玉皇大帝 ]] 启奏人间善恶,至三十日(小月29曰)才下尘间,回到原来家户。群众习惯在这段时间,检修屋舍,拆灶、建灶或改灶;搞清洁卫生,洗餐(炊)具、器皿、被服,擦窗橱、桌椅;做 [[ 烧饼 ]] 、粉利、 [[ 糕点 ]] 备办年货;清理债务;外出或远离家乡的人,也于除夕前回家团聚。解放后烧香纸送灶君的迷信活动已废,其余民俗,仍沿袭。
==== 岭头节====
“岭头节”是浦北县中部北通、龙门、三合、白石水等镇的人民群众每年庆祝 [[ 农业 ]] 丰收而欢度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很隆重,比过 [[ 春节 ]] 还要热闹。
==民间艺术==
=== 客家傩舞===
[[ 傩舞 ]] ,是中国祖先创造出来的 [[ 民间艺术 ]] 形式之一。浦北客家傩舞又称" 跳岭头" " 岭头节" " 傩戏" " 颂鼓" " 跳鬼僮" ,也是客家人用以祈求风调雨顺,年景丰收的 [[ 舞蹈 ]] 。浦北客家傩舞有1500多年的 [[ 历史 ]] ,主要分布在龙门、北通、白石水、大成、张黄、三合、福旺等客家人集中聚居的地方,其表演内容大致有" 开擅" " 扯大红" " 跳三师" " 拜四师" " 舞五雷" " 五雷灭妖" " 庆丰收" 等。傩戏表演一般从当天下午开始,到次日上午结束。浦北傩戏表演时间为每年农历八月初二开始至十月二十。
==视频==
58,7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