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山靖王墓

增加 17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中山靖王墓 ''' 或称满城汉墓,位于中国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满城区陵山,共有两座,分别属于 [[ 西汉 ]] 中山靖王 [[ 刘胜 ]] 及其妻窦绾。1968年满城汉墓因国防施工被意外发现,1982年7月23日公布为省级 [[ 文物保护单位 ]] ,1988年1月13日被列入 [[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基本内容==
中山靖王墓中国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在河北省满城县县城西南 1.5公里陵山主峰东坡﹐又称满城汉墓﹐据《 [[ 史记 ]] 》﹑《 [[ 汉书 ]] 》记载﹐刘胜是 [[ 汉景帝 ]] 刘启之子﹐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立为中山王﹐在位42年﹐死于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是中山国第一代王。1968年发现﹐同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队联合发掘﹐并出版《满城汉墓发掘报告》。该墓随葬品丰富﹐年代明确﹐对研究汉代的历史和考古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公布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刘胜夫妇墓系凿山为陵的大型崖墓。南北并列﹐墓门相距约120米。刘胜墓东西全长51.7米﹐南北宽37.5米﹐最高处6.8米﹐ [[ 容积 ]] 约2700立方米。窦绾墓东西长49.7米﹐南北宽65米﹐最高处 7.9米﹐容积达3000立方米。两墓形制和结构大体相同﹐均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六部分组成。后室分为门道﹑主室和侧室三部分。洞室顶部作拱形或穹窿顶﹐壁作弧形﹐墓内有 [[ 排水 ]] 设施。中室和后室之间设有石门。刘胜墓的甬道﹑耳室和中室﹐窦绾墓的中室﹐建有瓦顶木构 [[ 房屋 ]] 。刘胜墓墓道口以土坯封门﹐窦绾墓以砖封门﹐中间浇铸铁水。
两墓内随葬品6000多件(套﹑副)﹐品种齐全﹐放置有序。以 [[ 陶器 ]] 数量最多﹐ [[ 铜器 ]] 次之﹐还有 [[ 铁器 ]] [[ 金银器 ]] [[ ]][[ 石器 ]] [[ 漆器 ]] [[ 纺织品 ]] 等类。刘胜墓南耳室和甬道象征车马房﹐放置车﹑马﹔北耳室象征仓库和磨房﹐放置盛贮粮食﹑鱼肉及炊饮的各种陶器﹑石磨和推磨牲口﹔中室象征厅堂﹐放置大量铜器﹑陶器﹑铁器﹑金银器等生活用器﹔后室象征内室﹐放置棺椁及贵重物品。窦绾墓随葬品布置情况与刘胜墓相似。特别重要的是第一次发现了两件完整的“ [[ 金缕玉衣 ]] ”和镶玉漆棺。“玉衣”全部由长方形﹑方形﹑ [[ 梯形 ]] [[ 三角形 ]] ﹑四边形﹑多边形等玉片拼合﹐玉片各角穿孔﹐用黄金制成的丝缕加工编缀。玉衣分头部﹑ [[ 上衣 ]] ﹑裤筒﹑ [[ 手套 ]] [[ ]] 五部分。刘胜玉衣全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窦绾玉衣全长1.72米﹐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约 700克。刘胜的髹漆棺椁已朽。窦绾用镶玉漆棺﹐棺内壁镶满琢磨光滑的玉板 192块﹐外壁涂漆﹐并用玉璧装饰。棺盖和棺的两侧壁各镶 2行玉璧﹐每行4块﹐棺的两头各镶1块大玉璧﹐共26块。
随葬品中的铜器造型优美﹐ [[ 装饰 ]] 华丽﹐铸工精湛。其中很多铭刻“中山内府”﹐如 [[ 长信宫灯 ]] [[ 错金博山炉 ]] [[ 错金银鸟篆文壶 ]] [[ 鎏金银蟠龙纹壶 ]] ﹑鎏金银镶嵌乳钉纹壶﹑骑兽人物博山炉和各种灯具等﹐都是难得的 [[ 艺术 ]] 瑰宝(见满城汉墓 [[ 青铜器]])﹐刘胜随身的佩剑经检验是经过多次反覆锻打﹑表面经渗碳﹑刃部淬火处理而成的﹐属于百 [[ 炼钢 ]] 工艺的早期产品﹐是中国古代炼钢术的杰出成就。
陵山是西汉中山国的墓区﹐除刘胜夫妇墓外﹐还有18座陪葬墓﹐分布于陵山南坡﹐皆以长方巨石叠砌﹐上圆下方﹐每边长15米﹐高4~7米﹐下有竖穴洞室。其中一座墓出土铭刻“食官容五斗重七斤九两”的铜 [[ ]] 和其他铜器等。据《史记‧五宗世家》记载﹐刘胜“有子百二十馀人”﹐这些陪葬墓应是刘胜未能就封的子孙及其家族的墓。
满城 [[ 汉墓 ]] 发掘后已原地封存﹐禁止开山采石。 ==参考文献==
112,3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