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春节习俗

移除 22 位元組, 3 年前
春节冷知识
*'''广义节期''' :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 春节冷知识 ==
=== 从前 '''古代春节 不叫 春节 ”===''' 
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记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国民党曾试图废除春节,但是被人民强烈抵制后以失败告终。
===“ ''' 春节 从前不放假的 ===''' 
中国历史上的“春节”一词,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南北朝时,“春节”是泛指整个春季
现今狭义的春节一般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即农历正月初一。民间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 ''' 春节的时间自古以来不相同 === ''' 
“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 ''' 春节有可能某一年会过两个 ==='''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 1645 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 2800 年,农历闰正月只发生 6 次,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
=== ''' 大年三十也会在“二十九”===''' 
一个月没有30天,这在农历中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现行农历是根据地球、月亮、太阳三者运行的天文数据来安排的,必须每个月的初一看不到月亮任何明亮的部分,也就是“朔”。而事实上,月亮从圆到缺的时间,平均周期是29.53天,安排月份的天数必须是整数,这就导致了大月、小月的出现,便会发生某个月拥有30天,某个月29天的情况。如果这个月刚好是腊月,那么这一年(农历)就没有大年三十了,除夕也就提前到了腊月二十九。
=== ''' 春节每天的含义都不同==='''
春节虽然是一个整体性的习俗,但是每天的庆祝内容却不相同。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积累了经验后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所以,初七为什么要上班?
=== ''' 不是只有中国才有春节 ===''' 
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分别是: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缅甸、文莱。另外,以前的日本也过农历新年,但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节日也直接搬至阳历。
=== ''' 压岁钱压根就不是 ”===''' 
压岁钱其实不是“钱”,而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夜里出来害人,压祟钱就是专门用来吓走这货的。
===“ ''' 字倒贴有讲究!===''' 
大门上的“福”字不能倒贴,在民俗传统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贴福字。为了避讳在倒水和倒垃圾时把家里的福气倒走,便在这两处倒贴福字,巧用“福至”来抵消“福去”。
=== ''' 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而新年起床第一件事也是爆竹。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汉族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 ''' 正月为何不理发? ===''' 
“正月不理发”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认为春天应该让头发散开自由生长,而不该剪断,诊察发爪可以断重病、决生死,但“剃头死[[舅舅]]”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啦。
=== ''' 拜年抱拳有学问 ==='''
男子拜年抱拳要“左抱右”,中国传统习惯尚左贬右,所以抱拳时要用左手包右手,此谓“吉拜”;如果右手包左手,则称为“哀拳”,是向别人报丧或求饶时使用的手势。女性抱拳则相反.<ref>[https://www.sohu.com/a/294135530_815361 搜狐网,参考日期2019-02-11] </ref>
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