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丰子凯

增加 38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人物生平=
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 [[ 浙江 ]] [[ 崇德县 ]] 。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时候便被包围在妈妈的温情中,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实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
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
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
1919年,丰子恺从学校毕业,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创《美育》杂志。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3]
1926年,丰子恺参与发起和创办开明书店。
1927年11月,丰子恺从弘一法师 [[ 皈依 ]] 佛门,法名婴行。
1933年,丰子恺故乡新居"缘缘堂"落成,自此专心译著。
1966年,十年浩劫期间,丰子恺被 [[ 林彪 ]] 、“ [[ 四人帮 ]] ”加上莫须有罪名,遭到残酷迫害,身心备受摧残。
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逝世。
|}
=创作特点=
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 [[ 缘缘堂随笔 ]] 》《 [[ 辞缘缘堂 ]] 》《缘缘堂再笔》《 [[ 告缘缘堂在天之灵 ]] 》《 [[ 随笔二十篇 ]] 》《 [[ 甘美的回忆 ]] 》《 [[ 艺术趣味 ]] 》《 [[ 率真集 ]] 》《 [[ 护生画集 ]] 》(共9部)等。
[[ 白鹅 ]] 》被编入初中一年级、四年级课文、《 [[ 竹影 ]] 》被编入初中一年级课文,《 [[ 手指 ]] 》被编为初中、小学六年级课程。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
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时候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ref>[https://history.sohu.com/20161116/n473335553.shtml 平民艺术家丰子恺重视家庭教育 子女皆学有所成]搜狐网,2016-11-16</ref>
诉于眼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书法,诉于耳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音乐。故书法与音乐,在一切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丰子恺先生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他的书法,是有思想的书法,其宏大气度,蕴含于毫芒之间,其烂漫气质又流露在造型结字之内。
他的书法源于北魏,兼及章草。风格的形成,既缘师门的影响,也有对现实世界的感悟。首先,李叔同先生在书法上对他的影响极大,据丰子恺先生在文中记载,其求学期间,曾在李叔同先生的指导下,很认真地临摹过《 [[ 张猛龙碑 ]] 》、《 [[ 龙门二十品 ]] 》、《 [[ 魏齐造像 ]] 》等碑刻书法。
其次,丰子恺先生年轻时也非常服膺于马一浮的行书,据载,某次丰子恺先生坐船回家,船头所挂帆布上有马一浮先生手书,异常潇洒倜傥,喜爱之极,或有摘下私藏之思。而马一浮先生的书法就是魏碑与二王行书结合的典范,丰子恺先生后来书法的走向或与此有很大渊源。<ref>[https://www.360kuai.com/pc/9d169fc810b2f75c1?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丰子恺:不宠无惊过一生]快咨讯,2020-05-07</ref>
===一位有思想的书法家===
丰子恺先生以漫画闻名于世,但他对书法的看重和自许远在 [[ 漫画 ]] 之上。他曾说:“书法是最高的艺术……艺术的主要原则之一,是用感觉领受。感觉中最纯正的无过于眼与耳。诉于眼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书法,诉于耳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音乐。故书法与音乐,在一切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
丰子恺先生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他的 [[ 书法 ]] ,是有思想的书法,其宏大气度,蕴含于毫芒之间,其烂漫气质又流露在造型结字之内。他的书法源于北魏,兼及章草。风格的形成,既缘师门的影响,也有对现实世界的感悟,弘一法师在书法上对他的影响极大。<ref>[https://www.sohu.com/a/334044710_705775 丰子恺: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搜狐网,2019-08-16</ref>
===一位遭遇迫害含恨长逝的艺术大师===
作为李叔同的学生,丰子恺在艺术领域,尤其是音乐美术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天分,深得李叔同的赞赏,故劝其以后专攻此业,丰子恺从此把一生献给艺术,矢志不移。
1928年,丰子恺为预祝弘一大师50岁生日,与大师合作护生画集,丰子恺作50幅画,弘一大师作50篇诗文,一字一画相对照。60岁时,丰子恺又作画60幅,此时丰子恺在广西避寇,将画寄往福建,请弘一大师题字,即《护生画续集》,在 [[ 上海 ]] 出版。这时,弘一大师写信要求丰子恺在他70岁时再作护生画第三集,80岁时作护生画第四集……..直至100岁时作护生画第六集。丰子恺想,大师100岁时,自己已经82岁了。人事不可预测,但他愿尽力而为,于是复信说:“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1942年, [[ 弘一大师 ]] 在泉州 [[ 圆寂 ]] ,丰子恺正避难遵义。得此噩耗,他并没有哭,而是在窗下静默了几十分钟。他说:“我敬爱弘一法师,我希望他在这世间久住,但我确定弘一法师必有死的一日。因为他是人,不过死的迟早不得而知。我时时刻刻防他死,同时时刻刻防我自己死一样。他的死是我意中之事,并不出意料之外。所以我接到他死的电告并不惊惶,并不恸哭。老实说我的惊慌与恸哭,在确定他必有死的一日之前早已在心中默默地做过了。”到 [[ 重庆 ]] 后,丰子恺为弘一大师画像100幅,分送各地信善,勒石立碑,以垂永久。又写《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一文以示纪念。
抗战胜利后的次年,丰子恺来到厦门南[[普陀寺]],拜谒了弘一大师故居,看了大师手植的杨柳,不禁感慨万千。他手扶杨柳,神情黯然。回家后就画了一幅画,描写他和广洽法师站在杨柳树下的情景。题曰:今日我来师已去,摩挲杨柳立多时。
丰子恺一生写了大量有关弘一大师生平及学术成就的文章,今人对弘一大师的了解多来自丰子恺的这些介绍。
弘一大师虽然生西了,但丰子恺履行诺言,继续作护生画集,为大师祝整寿。解放前夕,他在厦门画了70幅,专程送往香港请叶恭绰题字,出版护生画第三集,纪念大师70整寿。后来的年月已不可能在大陆出版,1960年,又想尽办法在新加坡出版了第四集,字画各80幅。1965年,丰子恺似乎感到浩劫将至,遂提早作画90幅,也是在新加坡出版。最难得的是最后一集。   弘一大师的百岁冥诞是1980年,丰子恺是在1975年含冤离世的,但第六集的100幅字画却按照他的生前诺言问世了。丰子恺似乎有所预感。他看到豺狼当道,人世难以逆料,而世寿诺言岂可背弃,便于1973年(提早了7年)预作了100幅护生画集,丰子恺离世后,这第六集仍在 [[ 新加坡 ]] 出版。至此,丰子恺对大师的诺言圆满实现。
弘一法师以认真名世,丰子恺不愧为他的学生,完全彻底的继承了大师的认真的作风。即使在豺狼当道的日子里,也一定要实现对恩师的诺言,这样一诺千金的品格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又是多么地感人至深!
=后世纪念=
[[ 丰子恺纪念馆 ]] 位于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是全国唯一的一家专职漫画馆,这里不仅展出丰子恺本人作品及其生平介绍,还设有诸漫画名家作品陈列室,每个展厅内容物丰富,各有特色,游人络绎不绝。     故居“缘缘堂”始建于1933年春,是丰子恺先生积自己的稿费亲自设计的,采用中国式结构,全体正直,单纯明快,高大轩敞,三开间两层建筑,具有江南民居的深沉朴素之美。
但1938年1月毁于日军炮火,后来在丰子恺方外莫逆之交即新加坡佛教协会主席广洽法师的创议和捐资下,在1985年9月15 日故居“缘缘堂”才得于按原貌重建,并正式对外开放。
 
=视频=
<center>
===丰子恺漫画欣赏===
{{#iDisplay:m05664ulxmx|640|370|qq}}
 
===老电影纪录片画家丰子恺===
{{#iDisplay:l0375gncw75|640|37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文学家]]
[[Category:教育家]]
[[Category:漫画家]]
5,7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