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陈岛

增加 24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50年代初的台海对峙中,大陈岛处于对峙的最前沿,军事地位相对提升,国民政府基于战备需求,开始在大陈岛上修建硬件设施,成果比较显著的是教育和卫生方面。1951年开始推展基础教育,开办了许多学校,并成立第一所中学中正中学。1953年卫生所成立,医疗资源和硬件设施的投入,使岛上卫生环境和居民卫生习惯明显改善。
1955年2月,中华民国方面施行了大陈岛撤退,毁坏岛内设施,向台湾撤离 <ref>[https://www.sohu.com/a/287511630_120080372 大陈岛 最后解放的城市],搜狐,2019-01-08 </ref> ,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大陈岛。
1956年1月,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向温州青年发出“组成志愿垦荒队,开发建设大陈岛”的号召。当年1月31日,首批227名青年登上大陈岛开始了垦荒生活,至1960年共有467名垦荒队员上岛垦荒。2013年1月6日,胡耀邦铜像在大陈岛揭幕。
大陈岛气候宜人,景观奇绝、海产丰盈、自然条件优越,尤适游客“游海岛、观海景、钓海鱼、吃海鲜、玩海水”,是人们观光、休闲、娱乐、垂钓的好去处。夏秋季为登岛旅游的黄金季节。从1991年起,已多次举办“海钓节”。
岛上森林覆盖率达56%,年平均气温16.7°,具有典型的冬暖夏凉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环境。由于潮汐、洋流、风流和海洋生物的长期作用,形成了号称“东海第一大盆景”的甲午岩 <ref>[http://zj.people.com.cn/GB/n2/2018/0619/c186327-31719968.html 甲午岩传说],人民网,2018-06-19 </ref> 、碧水细沙的帽羽沙、乌沙头海滨浴场和风景如画的屏风山、浪通门、高梨、下屿龙洞等众多海上奇观。
大陈岛历史神奇。大陈岛碉堡、水牢、战壕、坑道等战争遗址是一江山战役战场的历史见证,大陈岛青年垦荒队传奇及胡耀邦总书记亲临考察使该岛扬名中外。
大黄鱼原为东海声名赫赫的大宗经济鱼类,渔汛旺发持续千年,因酷渔滥捕,80年代后几近绝迹。90年代发展网箱养殖,大陈海域生态环境优良,养殖的大黄鱼品质十分接近野生风味,经鉴定为名牌海产。旅游者如参观海洋养殖场,亲手抓一抓久违的大黄鱼,也是大陈游的一件惬意事。
 
==参考文献==
246,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