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衛·霍威爾·彼得雷烏斯

增加 6,45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spouse = {{marriage|荷莉·诺顿|1974}}<ref name="abcnews.go.com">{{Cite web |url=http://abcnews.go.com/Health/holly-petraeus-scott-broadwell-silent-petraeus-scandal/story?id=17718793#.UKUCmeOe-z4 |work=ABC News |title=What About the Petraeus-Broadwell Spouses? |date=November 15, 2012 |accessdate=March 15, 2015}}</ref>
|alma_mater = [[西点军校]]<br>[[普林斯顿大学]]
|branch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svg}} [[美国陆军]]
|serviceyears = 1974年至2011年
|rank = [[File:US-O10 insignia.svg|35px]] [[上将 (美国)|上將]]
|awards = [[Army Commendation Medal]]
|commands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ssistance Force]]<br>United States Forces-Afghanistan<br>[[United States Central Command]]<br>[[多国部队 (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多国部队]]<br>[[United States Army Combined Arms Center]]<br>[[Fort Leavenworth]]<br>[[Multi-National Security Transition Command – Iraq|Multinational Security Transition Command-Iraq]]<br>[[101st Airborne Division]] (Air Assault)<br>1st Brigade, [[82nd Airborne Division]]<br>3rd Battalion, [[187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187th Infantry Regiment]]<br>A Company, 2nd Battalion, [[9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9th Infantry Regiment]] (Mechanized)
| updated = 2017年1月1日
}}
'''大衛·霍威爾·彼得雷烏斯'''({{lang-en|David Howell Petraeus}},{{bd|1952年|11月7日|||}}),曾任[[美國陸軍]]四星[[上將]]與政府官員,曾任[[中央情報局]]局長,上任期間為2011年9月6日。在此之前,身為上將軍階的他,歷任多項重要軍職,最重要的任務是在2010年7月4日-2011年7月18日擔任[[美軍]]駐[[阿富汗]]部隊的總指揮官。2011年4月彼得雷烏斯獲歐巴馬總統提名出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參議院於6月27日通過任命。8月31日彼得雷烏斯卸下軍職,於9月6日宣誓就任,接掌中情局 。於2012年11月9日宣布,他牵涉婚外情,已经向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递交辞呈,获得批准,彼得雷乌斯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发表范围广泛的国际关系、军事战略与国家安全等领域的著作。他将从2013年8月1日开始,担任麦考利荣誉学院公共政策领域的客座教授
==生平与趣闻==
[[File:Petraeus and Lieutenant General William S. Wallace.jpg|thumb|left|2003年在[[科威特]]美軍基地的裴卓斯[[少將]](右)]]
彼得雷烏斯出生於美國[[紐約州]],其父親Sixtus Petraeus為[[弗里斯蘭人]],生於荷蘭,是一位船長。其母為[[美國白人]],其外祖父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由荷蘭移民美國。1970年,進入美國[[西點軍校]],1974年畢業後成為美國陸軍少尉。
*太太~霍莉[[Holly Petraeus]]:(1952年7月17日-);霍莉的父亲威廉·诺尔顿[[William Allen Knowlton]] (June 19, 1920 – August 10, 2008) 是美军四星上将,西点军校的督导。
霍莉1974年與彼得雷烏斯結婚,夫婦育有1女1子。
 
==人物经历==
1974年毕业于西点军校。1981年成为第24机械化步兵师师长的副官。1983年以最高分毕业于美国陆军指挥和参谋学院并获得乔治·马歇尔奖。1985年和1987年,他相继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公共管理硕士和国际关系哲学博士学位。
1988年至1989年,担任第3机械化步兵师第30机械化步兵团第1营作战参谋。
1991年至1993年,担任第101空中突击师第187步兵团第3营营长。
1993年至1994年,担任第101空中突击师助理参谋长。
1995年,在“支持民主行动”事件中被任命为联合国海地特派团军事人员首席运营官。
1995年至1997年,担任以第504伞兵团为核心的第82空降师第1旅旅长。
1997年至1999年,担任联合参谋长、参联会主席的行政助理。
1999年,出任第82空降师副师长、代师长。
2000年至2001年,担任第18空降军参谋长
2001年至2002年,作为联合作战行动的一部分,在波黑进行了为期十个月的访问。并担任驻波斯尼亚北约维和部队副参谋长,911后兼任美国联合机构反恐部队副司令。
2003年至2005年担任第101空中突击师师长。
2005年底至2007年2月,担任美国陆军联合武器中心司令。
2007年2月10日至2008年9月16日,担任驻伊拉克多国部队最高指挥官。
2008年10月31日至2010年6月30日,担任中央司令部司令。
2010年6月23日至2011年7月18日,担任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最高指挥官。
2011年9月6日至2012年11月9日,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
 
 
==个人战功==
这都应归功于2007年1月上任的彼得雷乌斯将军,他采用了协同作战的新策略,让美国军队、伊拉克军队和警察以及其他多国部队一起,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去寻找敌人,不允许他们建立新的据点。这不仅打击了基地组织和逊尼派武装,也教训了什叶派极端分子。安巴尔这个2006年最暴力的伊拉克省份的和解,是2007年的标志性胜利。同时,他的军事行动只针对敌人,注意保护老百姓的安全,这使许多伊拉克人开始把美军当成朋友和保护者。
伊拉克战场显身手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身为101空降师师长的彼得雷乌斯率部参加了第5军进攻巴格达的行动,一路上,部队经历了卡尔巴拉、希拉和纳杰夫多次恶战,为保障整个美军进攻部队的运输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真正令彼得雷乌斯声名鹊起的是在2004年。由他领导的第101空降师在伊拉克北部摩苏尔省和尼尼微省的战后重建表现出色,使得当地局势相对缓和,成为美军占领后一片混乱的伊拉克局势中少有的“亮点”。《时代》杂志的一篇封面文章以他为主角,标题十分醒目:《拯救伊拉克的人》。
彼得雷乌斯的出色表现赢得了白宫的认可,这些成就无疑与他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学习研究有很大关系。 同年5月,彼得雷乌斯被任命为保障伊拉克权力移交安全的最高指挥官,负责组建和训练伊拉克安全部队和警察。2007年1月又被提名接替乔治·凯西为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 2008年4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名彼得雷乌斯担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接替刚刚辞职的海军上将威廉·法伦,主管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地战事。7月10日美国参议院以95票赞成、2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此项提名。11月彼得雷乌斯正式就任中央司令部司令。 而在其力荐之下,其心腹爱将雷蒙德·奥迪尔诺和斯坦利·麦克里斯托尔也分别升任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军司令,进而在中央司令部组成牢固的铁三角。 作为研究越战的专家,彼得雷乌斯潜心研究游击战,主持编写了美军反暴乱手册,其中的一整套作战原则,被称为“彼得雷乌斯主义”。主张从情报搜集、战术策略、军队领导、后备物质,以及当地余元、文化软实力等多方面入手,综合运用“攻城”与“攻心”双重手段,来有效破解对付游击队的困境,这些思想和行动方法的推广,使得美军阵亡人数不断下降,平民误伤也大幅减少。《华盛顿邮报》当年曾用调侃的笔触,将回国会述职的彼得雷乌斯暗喻成古罗马时期班师回朝的大将凯撒。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也把这时的他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将领之一”。
2004年大选前,由于美军深陷两次战争的泥潭,伤亡人数不断上升,国内反战声浪不绝于耳,在伊拉克问题上进与退也成为两党激烈争辩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彼得雷乌斯的的一言一行对于拉抬政治选情和民调声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2004年大选投票前六个星期,彼得雷乌斯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支持小布什政府的增兵政策,认为伊战有实质性进展,这一表态大大扭转了共和党因伊拉克战争所面临的不利态势。许多人包括若干将领均批评他睁眼说瞎话,目的就是要为布什拉票。时隔3年,他这次在国会的证词又支持了布什在辩论战争前景时的立场。尽管他一再坚持说他的证词是自己写的,白宫一直没见过,也没有授意他修改,但他所建议的“到明年夏天撤出大约2.5万人的部队”得到白宫的即时附和,却显示他在有意识地配合执政当局。 当然,他也没有完全遵从白宫,而是尽可能显示公正客观。他努力抵制把伊拉克塑造为全球反恐斗争的一部分以及如美军撤出“基地”将接管伊拉克的官方宣传。当被问到伊战是否使美国更安全时,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他的答复被特写为另一个反战广告。但这次作证,还是有相当多的人指责他为布什抬轿子,他也因此成为民主党众多总统参选人的箭靶。著名的左派学者霍华德·津恩对此解释说,对彼得雷乌斯角色的争论是不足为奇的:“当我听彼得雷乌斯作证时,我听到越战将军们对我们保证说他们会赢。将军们不是独立的思想家。他们为当局的政治目标服务。我们不要期望有独立、诚实的形势评估。”
== 參考資料 ==
2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