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港岛线西延

增加 10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港岛线西延 ''' [[ 英语 ]] :Extension of Island Line to Western District),工程名称为“西港岛线”(英语:West Island Line)是 [[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 ]] 的铁路项目,为港岛线第三期的发展项目,亦是在将军澳线(工程编号为6XX)完工后,下一个采用前地铁工程编号的港铁工程(工程编号为7XX),同时为首个采用刚性悬挂 [[ 电缆 ]] ,以及两铁合并后首项动工的港铁项目。是次工程旨在于将原有港岛线向西伸延。延线共设3个 [[ 车站 ]] ,分别为西营盘站、 [[ 香港大学 ]] 站及 [[ 坚尼地城站 ]] ,为香港岛西区提供铁路服务,并且接驳香港岛其他地区。
延线于2009年8月10日动工,坚尼地城站及香港大学站如期2014年12月28日通车, [[ 西营盘站 ]] 则于2015年3月29日启用。项目造价约185亿港元,每小时单向的最高运载乘客数量最高可以达到85,000人次。
==早期规划(港岛线之一部分)==
西港岛线在地铁计划中一向为港岛线的一部分。早于1960年代,香港政府委派费尔文霍士顾问工程公司(Freeman, Fox, Wilbur Smith & Associates)就 [[ 香港 ]][[ 交通 ]] 未来发展进行研究。1967年9月,提议香港兴建地底集体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路系统),当中包括港岛线的雏形,其中港岛线的 [[ 车站 ]] ,除现有的上环街市至柴湾外,还包括三个站:“西营盘”、“屈地”及“坚尼地”。
1970年发怖的《集体运输计划总报告书》发表进一步的定线建议,当时坚尼地至北角路段一直被列入在第五期工程内,北角至柴湾码头则编至较后期工程。1976年,顾问公司亦发表《香港整体运输研究》,当中落实港岛线的可行兴建办法,当中主要是先兴建坚尼地至北角段,并考虑以港岛线取代 [[ 香港电车 ]] 为港岛区主要 [[ 交通工具 ]] 。可是,直至1980年,香港政府正式批准分期兴建港岛线的上环街市至柴湾段,唯坚尼地至上环街市段基于地铁严重出现亏损及 [[ 人口 ]] 老化而押后商议。
当港岛线兴建前后,地铁公司的负债严重,唯有暂停新支线工程,直到还清债务才重新启动。香港政府有见及此,利用 [[ 地役权 ]] 预留沿线车站出入口,例如:西营盘站位于东边街至修打兰街之间的一段德辅道西地底,其中现时的港健医疗中心及一洲国际广场设有预留位;屈地站则位于嘉安街至山道之间的一段 [[ 德辅道 ]] 西地底,在创业商场及太平洋广场内均设有预留位;坚尼地城站,车站位于卑路乍街和 [[ 士美菲路 ]] 交界一带。可是有关预留位置一直空置多年,引起社会各界的很多猜测,例如:地质、客量、鬼魂和停建等。
地铁公司曾以上环站以西的路段客量不足和存在 [[ 技术 ]] 困难为由,而没有展开港岛线西段的工程。但根据香港西港岛线关注小组的研究,当时西区比东区要繁盛得多,而且西至 [[ 石塘咀 ]] ,东至西湾河都是 [[ 花岗岩 ]] 地质。因此港岛线西段不应存在客量不足和兴建上的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