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廟號

增加 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概述==
廟號,意思就是 [[ 皇帝 ]] 在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於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最初並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廟號,一般君王死後會建築專屬的家廟 [[ 祭祀 ]] ,但在幾代之後就必須毀去原廟,而於太廟合併祭祀,合於太廟祭祀稱之為「祧」;「祧」這件事情有實際上的作用,如果每個君王的廟都留下,數代之後為數眾多的家廟會有祭祀上的困難。而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視永遠立廟祭祀之意。<ref>宗廟制度可散見於歷代史書或禮書,如《[[漢書]]•[[韋玄成]]傳》、《[[新唐書]]•儒學傳下》、《[[禮記]]•祭法第二十三》、《[[西漢會要]]•卷十三廟議》、唐[[杜佑]]《[[通典]]•禮典四十七》等</ref>
商朝所建立的,可謂最原始的廟號只有四種,創基立業曰「太」(太祖[[商湯|湯]]、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盤庚]]、世宗[[且甲]])、中興者曰「中」(中宗[[且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周朝未使用廟號,僅使用[[諡號]]。
2,2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