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山码头

增加 13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中山码头 ''' ,又名下关码头,是位于中国 [[ 南京市 ]][[ 鼓楼区 ]][[ 下关 ]] 长江南岸的一座 [[ 渡轮 ]][[ 码头 ]] 。现常年开行驶往对岸浦口码头的“宁浦线”轮渡。
==历史==
=== 前身===
下关江面建设码头的 [[ 历史 ]] 最早可以上溯至 [[ 东晋 ]] 在老虎山一带建立的军用码头白石步。时至 [[ 南宋 ]] [[ 长江 ]] 六渡之一的龙湾渡为交通 [[ 漕运 ]] 往来之所。而现代的轮渡运输则是迟至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随津浦铁路贯通由浦口市场局于民间筹资开办,航线由下关至 [[ 浦口 ]] ,称“关浦线”。民国2年,津浦铁路局成立轮埠事务所,接管轮渡,轮渡 [[ 事业 ]] 转入国营。
1925年3月12日 [[ 孙中山 ]] 先生在 [[ 北京 ]] 病逝,逝世前一天下午,他向 [[ 宋庆龄 ]] [[ 汪精卫 ]] 等人提出:“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 [[ 紫金山 ]] 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 [[ 辛亥革命 ]] 也。”于是遵照孙中山的遗愿,其灵枢暂厝于北京 [[ 香山碧云寺 ]] ,待陵寝建成再安葬南京。
为保障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的顺利进行,南京 [[ 国民政府 ]] 决定在下关江边建设码头以迎接先生灵柩。新码头于1928年8月8日竣工,并被定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1929年5月26日先生灵柩从北平沿 [[ 津浦铁路 ]] 南运,于5月28日抵达南京浦口火车站。灵柩转由浦口码头登上渡轮,在军舰护送下渡过长江,抵达下关码头,并由挹江门进入南京城。 奉安大典举行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所到之处均被冠以“中山”之名,如中山门、中山桥、中山路等,灵柩登陆的下关码头亦被定名为中山码头并沿用至今。
现时中山码头候船大厅内有大幅宣传版面,结合大量 [[ 图片 ]] 资料详细介绍了这段史实。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4月23日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渡过长江占领南京,渡江部队即是在中山码头一带登陆,由挹江门进入南京城。此后中山码头与邻近的挹江门、下关电厂等成为纪念 [[ 渡江战役 ]] 的重要场所,更有市民建议把渡江战役纪念馆建在中山码头。
随着南京 [[ 经济 ]] 的复苏,作为当时渡江的唯一通道,中山码头运输较为繁忙。高峰期日航约150班次。1968年, [[ 南京长江大桥 ]] 建成通车,轮渡的过江需求极大缓解,中山码头的客流量也迅速下降。特别是随着2004年 [[ 南京北站 ]] (即浦口火车站)再次停办客运, [[ 轮渡 ]] 过江需求进一步减少。
111,60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