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石绿竹

增加 8,77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石绿竹001.jpg| 缩略 thumb|right| [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37396/20150728105116-1426728374.jpg/300 原 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v9180223.htm?fromTitle=%E7%9F%B3%E7%BB%BF%E7%AB%B9 图片来自搜狗网] ]]'''石绿竹'''(学名:PhyllostachysarcanaMcClure)是[[禾本科]]、[[刚竹属]]乔木或[[灌木]]状竹类。地下茎为单轴散生,竿高可达8米,劲直,幼竿绿色,被白粉,无毛,节紫色,节间具紫色晕斑,老竿绿色或黄绿色;竿环强隆起而高于隆起的箨环。箨鞘背面淡绿紫色或黄绿色,有紫色纵脉纹,被白粉,因脉间具疣基微刺毛而粗糙,竿基部箨鞘有紫色斑点,渐至竿上部者则可无斑点;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狭而高,边缘生短纤毛;箨片带状,绿色,有紫色纵脉纹,外翻。末级小枝具叶;叶耳及鞘口繸毛俱缺;叶舌强烈伸出,易破碎;叶片带状披针形,花枝未见。4月上、中旬出笋。 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多野生于山坡上部,可形成小面积纯林,也可在山区河岸两侧连片生长。 石绿竹的笋可食用;竹材坚硬,不易劈篾,可作农具柄或竹器脚柱等用。 * 中文名: 石绿竹  * 学 名:Phyllostachys arcana McClure  * 界: 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亚 科:竹亚科  * 族:倭竹族  * 亚 族:刚竹亚族  * 属:刚竹属  * 组:刚竹组  * 种: 石绿竹  * 命名者及年代:: McClure,1945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多野生于山坡上部,可形成小面积纯林,也可在山区河岸两侧连片生长。 ==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状竹类。地下茎为单轴散生,竿高8米,粗约3厘米,劲直,幼竿绿色,被白粉,无毛,节紫色,节间具紫色晕斑,老竿绿色或黄绿色;节间长达20厘米,壁厚2-3毫米;竿环强隆起而高于隆起的箨环。箨鞘背面淡绿紫色或黄绿色,有紫色纵脉纹,被白粉,因脉间具疣基微刺毛而粗糙,竿基部箨鞘有紫色斑点,渐至竿上部者则可无斑点;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狭而高,高4-8毫米,淡紫色或黄绿色,先端强隆起呈山峰状,具缺刻或呈撕裂状,基部两侧或一侧明显下延,边缘生短纤毛;箨片带状,绿色,有紫色纵脉纹,平直或竿下部者微皱曲,外翻。末级小枝具2-3叶;叶耳及鞘口繸毛俱缺;叶舌强烈伸出,先端弧形,易破碎;叶片带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2-1.5厘米,两面无毛,或于下表面的基部偶有长柔毛。花枝未见。笋期4月上、中旬。 <ref>[https://haokan.baidu.com/v?vid=3549628365839175989&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 原来石绿竹长这样] </ref> <ref>[https://www.zjtcn.com/baike/shilvzhu#catalog_index0 石绿竹——造价通] </ref>  ==主要变种== 黄槽石绿竹(Phyllostachys arcanaMc Clure 'Luteosulcata')与石绿竹的区别在于竿的沟槽为黄色。产江苏。栽培供观赏,其他用途同石绿竹。 ==栽培技术== 1、林地杂灌清理:就是将石绿竹竹林内的杂草、杂灌劈倒,使其散布于林地,腐烂为肥料。杂灌清理后,可以防止杂草灌木消耗石绿竹竹林的水分和养分;消除病虫害的中间寄主;清洁林地,便于石绿竹竹林的垦复松土、施肥等管理和作业;杂草灌木劈倒后就地腐烂,增加石绿竹竹林的土壤肥力。石绿竹竹林第一次清理在6-7月份进行,全面砍除石绿竹竹林中的杂灌草,包括石绿竹竹林内的一些大树、老竹、枯竹,劈倒后,地径大于2厘米的枝干清理出林外,作为薪炭原料,烧制木炭,用于烘制,其余枝桠散布于林地,腐烂作肥料。清理时要做到草灌劈尽,伐桩要低于10厘米,以便于今后作业,石绿竹竹林边缘向外3米范围也要劈尽,利于石绿竹竹林扩鞭增加石绿竹竹林面积。 2、林地松土:对石绿竹竹林土壤进行垦复深翻,深度20-30厘米。通过垦复松土,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改善土壤的透水、保水、通气性,有利于地下茎和鞭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养分和氧气,可以将表层的有机质翻人土中,腐烂作有机肥料,把底土翻上来,促使风化将矿物质营养转化为有效成分,满足竹子的生长需要。石绿竹竹林垦复松土,在冬季进行,垦复时挖去树蔸、老竹蔸和捡去石头,同时将石绿竹竹林内的老竹鞭挖除,以释放更多的空间使石绿竹竹林地得到充分利用,增加石绿竹竹林经济产量。挖除的树蔸、竹蔸带出林外做燃料等,石头集中堆放。垦复松土时对分布在浅土层或浮在地表的幼壮龄鞭采取深埋20-30厘米。对坡度小于15度,土壤厚度大于50厘米的石绿竹竹林,进行全面垦复松土,坡度在15-25度,土壤厚度大于50厘米的石绿竹竹林,采取带状垦挖,沿等高线垦挖6-8米宽的垦复带,保留6-8米宽的间隔带,隔年轮流垦挖。垦挖时保护已发育的笋芽和幼壮龄竹鞭免受损伤,石绿竹竹林边缘3米范围内也要垦挖。石绿竹竹林垦挖后,地表覆盖杂草,以防止水土流失和腐烂作为有机肥料。对于坡度大于25度的石绿竹竹林只清理杂灌不垦挖。 3、削山:指夏秋季节对石绿竹竹林土壤浅翻10-15厘米。削山只在进行过垦复松土的石绿竹竹林内进行,一般可结合5-6月第二次施行鞭肥时进行,也可在7-8月进行,抚育时将杂草翻人土中,腐烂作为有机肥料。坡度25度以上的石绿竹竹林每年7-8月采取人工砍草,摊铺林地腐烂作有机肥料。 4、施肥:每年生产竹笋和石绿竹竹林生长,需要消耗大量养分。据分析,每生产1000千克鲜笋需要消耗土壤中的氮素5-7千克,因此,要想石绿竹竹林丰产、稳产,必须采取施肥措施。石绿竹竹林采取二次施肥,第一次在3月下旬至4月中上旬出笋前施肥,以促进笋芽生长。第二次在5-6月留养新竹散桠展叶后施,促进石绿竹竹林地下鞭生长。施肥种类以竹笋专用肥、尿素为主,第一次每公顷施尿素375千克,撒施;第二次每公顷施竹笋专用肥375千克,结合林地抚育时进行,翻人土中,或者采用沟施,沿等高线每隔3-4米开挖一条深10-15厘米的沟,将肥料均匀撒人后覆土。坡度25度以上的石绿竹竹林只在3月下旬至4月中上旬撒施尿素一次,每公顷375千克。撒施尿素要选择下雨之前进行,撒施要均匀。 5、密度调控:留养方式一般在竹出笋后期留养新竹,而且通常为了增加竹笋产量,采取留小拗大、少留多拗,造成石绿竹竹林平均眉径小,石绿竹竹林结构不合理,石绿竹竹林衰弱。母竹留养应在竹笋出笋盛期,以留养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竹笋培养母竹,留养量以4500株/公顷左右为宜,逐步调整石绿竹竹林立竹度和石绿竹竹林龄级结构,保持石绿竹竹林立竹度18000株/公顷左右,1-4年竹各占1/4。留养时要注意留空堂竹和边缘竹,促进竹子分布均匀和向外扩展,不留特大笋和细小笋,以保持留养新竹眉径在2.5厘米左右为宜,逐步改善石绿竹竹林均匀度和全齐度,提高质量。 6、合理砍伐:石绿竹竹林砍伐在当年白露以后至第二年春分前进行,以减少竹子对养分的消耗和伤流,保持合理的立竹度和立竹结构。石绿竹竹林内4年以上的竹子全部砍除,同时对林内细弱的小竹和部分过密的3-4年生竹砍除。砍伐剩余物竹枝桠全部清理出石绿竹竹林外,采伐后立竹度保持1200株/亩左右。 7、挖笋技术:长期以来,竹笋采收采用手拗笋的办法,竹笋出土较长,一般达到20厘米以上,采收部分仅为竹笋出土的地上部分,竹笋老、长、空,产量低,加工制成的质量差。改手拗笋为挖笋,即在竹笋出土10-15厘米时,用尖嘴锄或窄铁铲及时采挖,挖取深度以达到竹笋基部而不伤竹鞭为宜,充分利用竹笋的地下部分,改善竹笋品质,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促进后面的笋芽尽快尽多长成竹笋。对病虫害和退笋,发现一株挖一株,带出林外处理。  ==主要价值== 石绿竹的笋食用;竹材坚硬,不易劈篾,可作农具柄或竹器脚柱等用。 ==参考文献=={{Reflist}}[[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527
次編輯